當前位置:汽車配件110網 >> 供\求\合作、代理、招聘信息中心 >> 供應 >>LAZ933 |
詳細內容:鎂鋰合金(magnesium-lithium alloy )它是目前結構金屬材料中密度較低者,在鎂金屬中添加鋰元素,一般含鋰14-16 %,其比重介于1.4-1.6,較一般鎂合金的1.8更低,比塑料密度略高,強度220~340MPa,彈性模量40GPa。阻尼大,是鋁合金的十幾倍,也就是能吸收沖擊能量,減震降噪效果好.在屏蔽電磁干擾方面,鎂鋰合金也有突出表現。 鎂鋰合金材料除超輕外,較大特色為可常溫塑性加工成型,如軋延、沖壓等技術大量生產,也可鑄造成型和半固態注塑成型。 輕金屬材料在減少環境污染和能量消耗的作用已經被廣泛的認識,鎂的密度只有1.74g/cm3,因此是已經應用的最輕的結構材料。鎂合金由于其高的熱傳導效率、顯著地減震作用以及電子屏蔽作用強被廣泛應用于3C電子工業。然而由于鎂合金的秘排六方結構,使其冷加工變形顯得相當困難,這種困難基本上抵消了鎂合金的優點,嚴重限制鎂合金在工業上應用。 金屬鋰在鎂合金中添加后可以使鎂合金的晶體結構轉變為可以進行冷加工變形的結構,因此以補償鎂合金秘排六方結構的不足。金屬鋰加入鎂合金后同樣也可以使合金的密度降低很多,有利于金屬的輕量化應用。 從鎂鋰合金二元相圖中可以看到,當Li的含量大致在11wt.%時,鎂鋰合金的晶體結構將從原先鎂合金固溶體的密排六方轉變為Li的共熔體的體心立方結構。 鎂鋰合金的β相不僅使合金的密度降低至1.5g/cm3,而且提高了合金在室溫時候的延展性能。 然而由于二元β相鎂鋰合金低的強度、熔點以及蠕變抗力使其很少在工程領域應用。 因此人們開始設計二元/三元β相鎂鋰合金,通過合金元素的加入,達到客服合金的不利缺點 ·1955年,Jones通過對三元鎂β合金(鎂和鋰的比例為88:12)分析研究其強度和加工硬化性能,Jones指出通過加入Cd、Zn或者Al在鑄造和軋制過程中可以產生良好的性能,但是在常溫下合金不很穩定,另一方面添加Si、Cu、Sn或者Ce后合金的機械性能出現降低。 ·1957年,Clarkhe 和Sturkey在研究Mg-19.6Li-18.5Zn時發現,由于析出相MgLi2Zn轉變為平衡穩定的LiZn相,室溫下20-30h時效后,合金快速的達到較大硬度。 ·1980年,Alamo和Barchik通過研究Mg-11.4Li-1.4Alβ合金的沉淀強化現象并且證實當合金完全固溶后在室溫下時效,發生了相的反應β-β+ θ+α,當θ相( θ 相主要是平穩的穩定相AlLi相)析出時合金的硬度達到較大值。 * 音響振膜(高阻尼系數~0.01,高級音響必備材料); * 航天零件和特殊軍工材料(遙控飛機上下側板、導彈、衛星等); * 運動器材(自行車、羽球拍); * 高端3C產品結構件(筆記本外殼、平板電腦外殼、PDA、GPS、DV、DC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