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汽車配件110網 >> 供\求\合作、代理、招聘信息中心 >> 物流運輸 >>﹙重慶到昌江物流公司﹚ |
詳細內容:﹙重慶到昌江物流公司﹚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將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宏觀調控政策也將保持連續性與穩定性,這既有利于運輸生產的本源性需求繼續擴大,為運輸生產增長奠定重要的基礎,又可促使運輸生產形勢繼續趨好、客貨運輸需求平穩增長 。依據交通運輸需求與經濟同步增長 在宏觀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的良好環境下,預計2006年交通運輸需求總體上將與經濟同步平穩增長,隨著部分交通建設項目的竣工投產,雖然運輸能力有所擴大,與2005年相比,運輸緊張、突出的供需矛盾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有所緩解,但是運輸供給能力結構性短缺、煤電油運形勢總體偏緊的狀況還難得以根本改變。首先,2006年宏觀經濟形勢仍呈平穩快速增長態勢。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總體上仍處于經濟增長穩定期,而且拉動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較強,所以仍處在高位增長區域,經濟增長率仍將保持在9%上下。全國社會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促使客貨運輸需求繼續趨旺,充裕的客流、貨源成為交通運輸形勢總體良好的基礎。其次,隨著國家強化宏觀調控,促使經濟運行更趨協調平穩,煤電油運供應緊張的突出矛盾雖然在短期內難以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但隨著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推進,加大對與煤電油運等關聯度較大行業的調控,改善生產節奏,促使其加強協調、均衡、銜接,不僅可避免出現突出搶運,而且由此產生的運輸緊張狀況也會有所緩解。第三,交通供給能力將會有所提高。隨著近年交通建設的加快,一批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可在新的一年里竣工投產,有利于交通運輸供給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涉及煤、油、礦等大宗物資的運輸能力,通過進一步挖潛、改造、擴能,將使煤電油運供應緊張的突出矛盾進一步得到有效緩解。對2006年交通運輸形勢的判斷是:運輸形勢總體向好,運輸緊張狀況會有一定改善,但不排除部分運輸方式、部分地區、部分時段、部分領域仍將存在運能偏緊、不能適應需求的狀況;保煤運、保重點物資運輸將是交通部門的長期任務,需要交通和生產部門之間加強配合、協調與銜接,進一步對現有設施挖潛、改造、擴能、提效,通過改善運輸組織和管理,交通運輸保障能力有望好于去年。交通運輸供給能力明顯提高一、大秦鐵路作為煤運的主要通道,按2億噸能力擴建工程已于2005年竣工,運量也已突破2億噸,2006年在此基礎上仍有進一步擴能的空間,可達2.5億噸至3億噸,可使運能再增加25%至50%。二、侯月鐵路作為又一條億噸級煤運通道,已基本形成,2006年煤運主通道的作用將全面發揮。三、我國最大煤炭輸出港——秦皇島港煤五期工程將在2006年年初建成投產,可新增吞吐能力5000萬噸,全港裝船能力在2006年可達1.8億噸,煤炭裝船能力比2005年增長1/3以上。四、西煤東運二通道裝船港——黃驊港二期工程已于2004年10月竣工投產,全港裝船能力達到6500萬噸,在外航道整治完成后,將繼續進行煤碼頭擴容,在匹配卸車、裝船和航道能力后,全港煤炭吞吐能力可達1億噸,比目前能力增長近1/3。五、隨著我國北方煤炭裝船港和南方煤炭卸船港碼頭泊位擴建改造的完成,港口煤炭通過能力有所提高,2006年年初可達到6.73億噸,其中北方九港達到4億噸,均比上年有較大增長。六、除湛江港20萬噸級礦石碼頭已于2005年年末正式投產、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將進一步發揮作用之外,曹妃甸港區一期25萬噸級、日照港35萬噸級礦石碼頭的竣工投產,使進口鐵礦石接卸能力大幅上升,接卸礦石能力不足的局面可大大緩解。七、我國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可新增吞吐能力300萬TEU,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的這一實質性突破,將使我國尤其是上海港在2006年集裝箱運輸登上更高的臺階。預測貨運量預計全年將超過186億噸 2006年我國經濟仍然處于新的增長周期平臺上,投資、消費、出口三大因素對拉動經濟增長作用依然較大,雖然三大因素所起作用會有所變化,增速也會比2005年有所下降,但都居于相對較高的水平,在此推動下,國內對交通運輸的需求將繼續擴大。主要依據分析如下:一、投資增長的動力和基礎仍然存在,再加外資、社會資金供給充裕,在建規模基數較大的慣性,2006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仍將保持較高的水平,保守估計增幅在20%左右。投資的平穩增長必將拉動投資類原材料需求的增長,可為運輸生產提供堅實的基礎貨源。二、工業生產對經濟增長仍居主導地位,工業生產的穩步增長,帶動了工業性原材料消費的穩步上升,能源、原材料及制造業產品產銷數量都會有所增長。 2005年煤炭生產可能突破20億噸,2006年煤炭產需增長速度預計保持10%左右,煤炭產量將達到22億噸,比上年凈增2億噸,按產運系數0.6計算,煤炭運量將增加1.2億噸; 2005年油品消費量可達3億噸以上,而全國原油產量繼續維持在1.8億噸左右的水平,預計2006年原油進口量將在2005年原油進口1.3億噸的基礎上再增10%以上; 2006年電力裝機規模與2005年相當,仍將投產7000萬千瓦左右,電煤供應仍將面臨持續偏緊的局面; 2005年鋼材消費量突破3億噸,鐵礦石進口將達2.4億噸以上,雖然鋼材、進口鐵礦石價格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大幅波動,需求有所降溫,但隨著鋼鐵產能的擴張,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生產仍有增長空間,預計2006年鋼鐵生產增幅在10%上下,隨著我國鋼鐵冶煉原料從以國產礦為主向進口礦為主的趨勢日漸明朗,只要鋼鐵生產增長,鐵礦石進口也將隨之增加,按鋼鐵生產增長10%測算,2006年鐵礦石進口量將接近3億噸;水泥產量2005年接近10億噸,隨著供過于求的日趨顯現,市場需求量也在趨緩,但2006年由于固定資產投資仍有兩成左右的增長,與之關系密切的水泥產量也將小幅增長,產量將保持在10億噸左右; 能源、原材料等基礎工業產品產量的持續增長,為交通運輸提供了數量大、運距長、跨區域的基礎貨源,成為鐵路、港口運輸生產重要的增長點。三、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6年世界貿易量將增長7.4%,高于2005年。由于世界經濟仍將保持適度增長,因此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不會有太大的減弱。雖然外貿進出口形勢日趨嚴峻,但隨著積極加快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優化出口貿易結構,促進國際貿易的基本平衡,外貿進出口預期還會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據商務部發布的報告,2006年對外貿易進出口將突破1.6萬億美元,增幅預期在15%。其中,在進口方面將繼續增加緊缺資源和原料性商品與中間投入品,彌補國內資源、原材料供應方面的缺口。在出口方面,商品結構將得到改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已成為新的支柱,對集裝箱運輸需求增加較快。綜觀經濟發展態勢,尤其是大運量的工業部門和進出口貿易的加快發展,貨運需求仍將旺盛,而且依然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礦石等大宗貨物的運輸方面,特別是煤炭作為重點物資運輸中的重中之重,繼續呈現偏緊狀態,煤炭運輸緊張狀況企望徹底緩解不容樂觀。 貨源充足為運輸生產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總體形勢會好于去年。雖然煤電油運持續緊張的突出矛盾比上兩年有一定程度緩解,但作為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瓶頸”制約因素,難以在短期內完全消除。預期2006年主要運輸方式全年貨運量將超過186億噸,比2005年預計完成增長5.4%;貨物周轉量將達81285億噸公里,比2005年預計完成增長7.9%。客運量預計全年可達192.65億人次 2005年是擺脫非典影響、旅客運輸全面復蘇的一年,不僅實現了平穩快速增長,而且2006年在此基礎上,將會延續旅客運輸平穩增長的態勢。客運需求增長的態勢依舊。由于“春運”、“暑運”、“黃金周”等客流高峰期繼續存在,仍將保持較高的增幅。客運增長趨高是必然之勢。歷史數據表明,在1991年至2002年的12年間客運量年均增速達6.3%,在未來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這一趨勢將繼續保持相當一段時期。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因消費層次的提升等因素,居民更多地趨于旅游等非實物性消費,出游需求已進入持續增長期,國內游、出境游以及入境游等的規模將不斷擴大。旅游作為客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2006年不僅國內旅游人數將突破12億人次,而且隨著旅游目的地國家的大幅增加,我國居民出境旅游人數也將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境外游客赴我國旅游已進入持續高漲期,將在2005年突破1億人次的基礎上,再創新高,為客運的快速增長注入利好的因素。 2006年客運形勢看好,增量有望再創新高。預期2006年主要運輸方式全年客運量可達192.65億人次,旅客周轉量將達18399.5億人公里,分別比2005年預計完成增長4.3%和4.8%。 ﹙重慶到昌江物流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