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wl04qc1b 汽車構造維修 2006-12-15
1.氣缸磨損的基本規律 氣缸在使用中的磨損程度(指活塞環運動的區域內)是不均勻的,沿氣缸的長度方向(縱斷面)看,磨損是上大下小,失去原來的圓柱形狀(見圖 1)。沿圓周方向磨損后失去原來的正圓形狀,最大徑向磨損區域一般接近進氣門的對面。氣缸上口活塞環接觸不到的地方,幾乎沒有磨損,于是形成了“臺階”。 2.氣缸磨損的類型及原因 2.1正常磨損 氣缸磨成上大下小的主要原因是:上部潤滑最差;活塞環在上、下止點運行速度接近0,油膜不易形成。氣缸徑向磨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進氣的吹射、沖刷作用,使缸壁的潤滑油被稀釋并形成較多腐蝕性成分。 2.2異常磨損 1)腐蝕磨損是材料表面與周圍介質發生電化學反應而產生的,發動機氣缸在低溫、燃油燃燒不充分的條件下將產生嚴重的腐蝕性磨損。發動機冷卻水溫較低或低溫起動頻繁時,易產生較多的酸性物質,酸性物與氣缸直接接觸形成脆弱薄層,此薄層在外力作用下剝落,從而形成腐蝕性磨損。 2)進入氣缸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灰塵而造成嚴重的磨料磨損。 3)機油中的雜質、塵粒等引起嚴重的磨料磨損。 4)新的或大修后未經磨合的氣缸直接投入作業時,由于氣缸和活塞表面凹凸不平,運動時相互嵌入產生磨料磨損,在氣缸表面產生平行于氣缸的軸線拉痕,俗稱“拉缸”。 5)粘著磨損。氣缸與活塞環在潤滑不良的情況下相對滑動時,兩者之間極微小部分金屬表面的直接摩擦產生局部高溫,使之熔融粘著、脫落,逐步擴大即產生粘著磨損。 6)斷環后的磨損。活塞環通常有3-4道,第一道環較易斷裂。該環斷裂后,第二道環的潤滑條件道到破壞,加劇了氣缸的磨損,形成“二臺”。 3.延緩發動機氣缸磨損的對策 延緩發動機氣缸磨損,是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的重要途徑。從運輸企業設備技術管理角度出發,其工作要點是通過正確使用、合理維護,盡量避免氣缸摩擦付的干摩擦、邊界摩擦,減少磨料磨損、腐蝕磨損,提高氣缸的修理質量。根據經驗,可采取以下措施。 3.1操作方面的措施 1)發動機的起動宜“少、慢、暖”。“少”即起動不宜頻繁,“慢”即起動后先低速運轉,“暖”即待發動機溫度正常后才起步。據分析,1/3的發動機磨損發生在起動階段,因發動機只有起動以后才轉入正常潤滑,特別是嚴寒的冬季,機油較稠,半干摩擦的時間較長,應當先冷搖慢轉,使發動機各運動部件得到一定的潤滑后再起動,必要時可以加熱水預熱加溫。實行冬季熱水暖車起動辦法以來,有效地預防了起動“拉缸”現象。 2)運行中保持發動機正常工作溫度。因溫度過低對氣缸有腐蝕磨損,溫度過高則潤滑油變稀、潤滑不良,易產生粘著磨損。保持發動機適當溫度的方法:除正確使用水箱百葉窗外,還需檢查節溫器工作是否正常。有的駕駛員隨意拆除車輛節溫器,結果造成氣缸腐蝕性磨損嚴重。 3)行駛時,應當低擋起步、合理裝載、中速行駛、平順操作。發動機長時間超負荷工作,易出現潤滑不良,加劇氣缸磨損,產生粘著磨損,嚴重的出現“拉缸”。采取上述操作法,不僅行車安全,而且有效地延緩了發動機磨損。技術熟練、責任心強的駕駛員往往能做到20-30多萬km無大修。 4)發動機不宜長時間、小油門空轉。因燃油在燃燒不充分的條件下,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造成氣缸腐蝕磨損嚴重。 3.2日常維護方面的措施 1)定期清洗和更換空氣濾芯。空氣中的灰塵是造成氣缸磨料磨損的主要原因,不按規定對空氣濾芯進行定期清洗和更換將大大縮短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特別應注意空氣濾芯安裝后氣道的密封。 2)確保發動機潤滑良好。駕駛員除堅持定期檢查機油,做好補給、更換工作外,還必須正確選用機油。機油的質量等級應符合技術要求,粘度要適宜,太稀則潤滑不易保證,易產生粘著磨損,太稠則流動不暢,易產生于摩擦。在冬夏換季時,要及時更換機油。 3.3氣缸修理方面的措施 1)動力不足時,要檢查活塞環的工作情況。活塞環的工作環境相當惡劣,容易斷環而出現氣缸異常磨損,往往斷環后運行不到1000km就必須進行發動機大修。因此,當發現發動機動力突然不足時,要重點檢查活塞環是否有斷環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選擇質量合格的缸套。缸套的質量是氣缸耐磨性好壞的決定因素,更換缸套時必須從正規渠道購買正規廠家的產品,缸套材料需是耐磨性好的高錳奧氏體鑄鐵、鉻硅鑄鐵、磷硼鑄鐵等,且必須經過表面熱處理或化學熱處理。 3)采用先進的鏜缸工藝。氣缸的位置精度是保證發動機正常運行的前提。 4)改進珩磨氣缸的工藝。氣缸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對氣缸的耐磨性,特別是初期磨損影響很大,并不是越光越好。氣缸工作面粗糙度應為Ra0.4-0.8。珩磨氣缸時應使其內表面有交叉的網狀溝紋,它們與氣缸母線交角在60°左右,以便于滲透潤滑油,有利于油膜的形成。 5)搞好走合期的使用。新發動機或發動機大修后,應進行不少于2h的熱磨,并更換潤滑油。在走合期內,應限速限載、定期檢查。走合期滿后做好走合保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