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110網 俠名 修車常識 2007-11-28
【正文】 北京市工商局和北京市運輸管理局日前邀請汽車維修公司、消協、維修行業協會以及相關專家舉行了一場《北京市汽車維修合同》示范文本的公開論證會,廣泛聽取了社會各界人士對汽車維修問題的意見。有關方面表示,將根據各方意見對示范文本論證稿進行修改和完善,力爭年內正式出臺。【修車用假件要重罰或寫入新修車合同】 據統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300萬輛,汽車維修企業超過6000家。目前,全市已經建立110余種品牌車型的特約維修站500多個,成為全國汽車維修車型和品牌最多、最全的城市。隨著汽車消費的迅猛增長,近年來,北京等地汽車維修糾紛日益增多。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2006年全國投訴情況匯總》統計表明,2006年全國各級消費者協會受理的汽車類投訴同比上升了15.9%,在所有投訴中增幅位列第三,汽車維修又占其中很大比重。在這一背景下,北京市率先出臺《北京市汽車維修合同》示范文本。 在論證會現場,車輛同一問題的返修責任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專業委員會主任邱寶昌認為,同一問題多次返修給消費者帶來了時間和經濟上的損失,不僅應明確汽修廠再次修理,還應標明汽修廠對此的賠償責任。車輛轉修的前提也最好應標明“在車主同意的情況下”。 消費者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在于目前各個維修廠價格差異很大,令人難以適從。此前示范文本在網上公開征求意見時,許多市民建議維修價格應列入合同,并對一些常見的維修項目進行最高限價,以防止汽修廠漫天要價。一些市民建議,應建立汽車配件價格信息庫,便于市民查詢,并隨市場變動更新,以方便消費者做到維修有數。 對于汽車維修中使用假冒偽劣配件、夸大故障等問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部石麗軍認為,使用假配件屬于欺詐,應該明確賠償力度。一些消費者認為,合同應該細分責任,不能只做原則性規定。對目前汽車維修中較為普遍的夸大故障、價格虛高、使用假冒配件、黑箱作業等問題,應通過加大賠償力度予以打擊。 據了解,今年1至9月,北京市市汽車維修企業共維修車輛676.1萬輛次,營業收入294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40.7%和19.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