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110網 俠名 修車常識 2009-4-16
【正文】 有消息稱,停滯一個月后,中石化本月起恢復了全國范圍內的柴油外采,本月計劃外采柴油22萬噸。位于華東、華南的分公司本月都有計劃外采非標柴油,而華北、華中地區則計劃外采國標柴油。 4月14日,易貿資訊成品油研究員向記者表示,不僅是中石化,4月份中石油在河北一地也有2萬噸的柴油外采計劃。 同日,中石化總部向本報證實外采計劃的消息。中石油總部相關人士則稱:“沒聽說外采停止過。” 有人認為,這意味著下游需求的回暖,但事實卻沒有想象得樂觀。 需求回暖? 兩大石油公司的庫存高企已人盡皆知。 據中國石油石化協會提供的數據,2月末,全國成品油庫存量1485.23萬噸,同比增長36.3%,環比增長11.4%。 然而,這一持續了一個季度的窘境已有所改變。“自從3月13日兩大石油公司聯手推價之后,兩家庫存下降幅度很大,尤其是中石化。”東方油氣網總經理鐘健對本報表示。 “庫存的下降主要是其上下游共同努力的結果”,易貿資訊上述人士稱,自去年11月開始,兩大石油公司采取了煉廠壓產、銷售公司排庫等諸多手段。 中石油煉化分公司總工程師胡杰向本報表示,庫存的下降還得益于煉廠汽柴比的改變。 金融危機對成品油需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工業領域。據中石化資訊公司提供的數據,廣東和浙江企業停產倒閉數千家,月成品油需求減少;2008年廣東燃油電廠比2007年減少14%,月需求減少16%;調峰發電機比2007年減少10%。 主要用于工業的柴油需求大幅下降,而民用的汽油需求變化不大。根據這一情況,兩大集團均對煉油的柴汽比做了調整。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營銷所曲巖松稱,2008年1-8月中石化的消費柴汽比2.25:1,至11月,這一比例下降為1.87:1。 比調整柴汽比更為有用的辦法是聯手推價。 3月13日,兩大集團對各地下屬企業下達了推價指導。即0號柴油批發價推價到每噸4300元、90號汽油批發價推價到每噸5200元、93號汽油批發價推價到每噸5500元。 “買漲不買跌,兩大石油公司是這一市場的主要供應方,聯手推價的結果是讓懼怕跌價風險不愿從事囤油操作的社會中間商重啟囤油業務”,鐘健稱,事實證明這一營銷策略取得了顯著效果,據其了解部分社會中間商已開啟了大單貿易,把兩大集團油庫里成品油買在自己名下。 除了中間商,下游的需求也確有提高。 進入3月份之后,春耕春播、基建開工用油均進入了傳統的季節性啟動時期,尤其是華北表現明顯,當地煉油企業、主營企業銷量均出現了明顯的放大。“兩大集團推價正是借這一契機聯手推價”,但鐘健認為這一季節性需求上漲的勢頭卻沒有正常年份旺盛。 “我剛從沿海回來,那邊企業的形勢還是堪憂,尤其是物流運輸”,胡杰對本報稱,內需企業的情況可能要好一些,但沿海地區的外貿企業仍難樂觀。 “3月份的PMI指數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已經回升到臨界點50以上,分別為56.9%和54.6%。另外,采購量的回升也表明生產活動的恢復。”但曲巖松判斷,下游需求恢復要到下半年,因為從宏觀數據來講,雖然先行指數已經翹頭,但一致指數、滯后指數仍未挽頹勢。 簡單調倉? 易貿資訊的上述人士也肯定庫存變化,“但絕不能認為兩大石油公司的庫存處于低位,兩家仍然面臨庫存壓力,只是有所緩解。”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么要外采? “這只是一個初步計劃,會不會采購還要看具體情況”,易貿人士解釋,外采價格低于兩大集團內部的批發價。在其所在的區域,中石化0號柴油的批發價是4990元/噸,而社會單位的價格是4910元/噸。“對于銷售企業來說,外采柴油的銷售利潤要高于內部柴油。” 外采的另一個前提是當地成品油資源相對不足。“從全國的情況來看,成品油供大于求,但正是由于需求疲軟,部分煉廠安排停工檢修,這樣就造成了周邊地區的供求不足。”易貿人士介紹。 但據記者了解的情況,社會單位并沒有接到兩大集團的外采訂單。 “去年油荒,兩大集團曾委托我們代工煉油,此后就再也沒有接到他們的訂單,既沒有代工也沒有外采。”山東省石化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對本報稱。該公司是22家山東地煉企業出資成立的。山東是中國地煉企業最集中的區域。 杭州中國球冠石油公司也稱最近沒有業務。該公司是成品油貿易中間商,在中石化外采企業名錄之列。 4月已經過去一半,兩大企業的外采到底有沒有進行? 鐘健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外采有兩種途徑,去年供給不足時,兩大集團曾向社會單位采購成品油保供,但不缺資源的時候,外采其實是兩家公司‘串換’成品油,也就是在不同的地區兩大公司互相買油。” 鐘健稱,最近一段時間,幾乎都是中石化從中石油采購成品油。“中石油在南方的庫存非常高,中石化的情況要好很多,如果中石化不從中石油購油,中石化向上調價,中石油就難以響應,這是兩大集團聯手推價的一個組成部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