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110網 俠名 修車常識 2009-5-27
【正文】 隨著近些年來中國車市的迅速膨脹,關于汽車文化領域的話題不斷涌現,成為駕車者的談資。其中,飚車現象的興起就是一個特例。從用13 分鐘在全長32 .7 公里的北京二環路上兜一圈兒,平均時速達到150 公里/小時的“二環13 郎”,到最近引起輿論極大關注的杭州轎跑車撞人事件,“飚車”成為人們所不齒的事情,而“飚車族”更被認為是“不務正業”者。 “飚車族”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飚車的動機是什么?他們的背后有什么人們不了解的故事? 飚車:險象環生 經過汽車論壇里朋友的介紹,筆者幾經周折找到了網名為“Supeed ”(這名字就暗示了對速度的追求)的孔姓車主。據論壇的朋友介紹,小孔外號“不怕死”,是一個以飚車而著稱的人。據說在他的組織下,有一個二十余人組成的自駕車飚車俱樂部。面對筆者的詢問,小孔說,他并沒有組織什么飚車俱樂部,外人所謂的飚車俱樂部僅僅是他們幾個喜歡開快車的朋友經常在一起玩而已。 小孔從11 歲開始駕駛摩托車算起,到現在駕齡已經有15 年了。他認為,他喜歡飚車僅僅是喜歡在高速駕駛中產生令人緊張激動的感覺,以及出現危險時通過合理的操作化險為夷的成就感。“大多數情況下,我開車都是很守規矩的。”小孔強調。“飚車的地點很少在市區,大部分是在郊外。有兩次經歷應該說是印象比較深的。”小孔介紹說,“一次是在中環遇到一輛伊蘭特。當時我的車速大概在100 碼左右,伊蘭特超了我的車不說,居然猛打方向包我的車頭,嚇得我猛踩剎車。當時我馬上一腳油門就跟上去了,大概追了一公里左右就追上了,當時的速度是160 碼,估計他的速度也應該在150 碼以上,要知道這是中環,不是高速公路。中環上有很多車,而且有部分都是重載貨車,穿梭在這些貨車之間十分危險。當我追上他的時候估計他發現有車在追,他也開始繼續加速,超他車的時候沒功夫看速度,等超過他一定的距離后才抽空看了看碼表,顯示已經180 碼。還有一次是在市區里碰到一輛 福克斯,也是超我的車包我的車頭,我一腳油沖上去準備超他的車,他發現我打算超他的車,居然卡住快車道,慢車道有一臺貨車,結果我從自行車車道超到了前面,然后包他的車頭,把他逼到了逆向車道去了” 飚車:安全的天敵 對于最近杭州飚車撞人事件,小孔沒有作出評論,只是講了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在這15 年里我出過兩次事故。”小孔介紹說。“一次是騎‘本田王’因為輪胎的抓地太差而在彎道摔車,一次是在躲避突然變道的大貨車而沖進綠化帶。”他認為,開快車最重要的并不是車輛的性能,而是駕駛經驗以及集中注意力。“我一個朋友,玩車4 年,速度從未上過150 碼,已經出了十幾次車禍,鎖骨、腿骨全斷過,渾身上下全是夾板、鋼釘,玩車與住院的時間比例大概是4 :6 ,原因就是他沒眼神,沒經驗。” “飚車其實就是為了體驗速度的感覺,而在市區的道路上開車,飚車根本沒有必要。”小孔介紹說。“在壇子里常常看到有‘大俠’為了證明自己的愛車加速性比寶馬還快,跟法拉利估計也差不多,綠燈亮時大腳油門起步,常常因為能超別人半個車身心里沾沾自喜。其實又何必呢?這究竟能證明什么?證明你的愛車動力性好?你開富康,別人開寶馬,你如果刻意要急起步,而別人無心與你比試,你提前兩秒起步,在大油門高轉速時再松離合,肯定能比寶馬快。可誰敢說富康的動力性比寶馬要好?” 所以,對于喜歡在市區飚車的朋友,小孔認為:“很多壇子里的朋友都覺得自己的愛車多么多么的安全,自己的技術多么多么的精湛,飚車是多么多么的愜意。即使你覺得自己的生命不足惜,也請你考慮一下別人的生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