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構造維修 2015年02月05
連桿在工作中,由于受力較大容易產生桿身的彎曲、扭曲或彎扭并存等現象。連桿彎曲或扭曲,會使活塞在氣缸內歪斜,造成活塞與氣缸及連桿軸承的偏磨、活塞組與氣缸間漏氣和竄油,造成發動機工作中消耗機油過多,氣缸壓縮力低,功率不足,不易啟動,曲軸箱負壓力大。活塞上兩個活塞銷座孔中心線不同軸;曲軸變形,兩個主軸頸不同軸;氣缸套偏磨,嚴重時會發生強烈敲缸聲。因此,必須對連桿進行及時的檢測與校正。 1.連桿彎扭變形產生的原因 (1)使用中的原因。使用中發動機超速運轉、低速超負荷運轉或供油時間過早,經常轟油門,易引起連桿變形。即使在正常操作中,連桿因承受強大的壓縮和拉伸作用,也容易產生疲勞變形。 (2)機械事故。發動機工作中發生事故,如飛車、燒瓦抱軸、活塞脹死等故障時,往往引起連桿變形。 (3)修理和裝配原因。氣缸套和活塞之間間隙留得過小,以致活塞受熱后卡死在氣缸套內,將連桿拉斷或壓彎。在修理過程中,如it連桿瓦,將連桿夾在虎鉗上擰緊或擰下連桿螺母,也容易造成連桿的變形。安裝時,活塞銷中心線與曲軸連桿軸頸中心線不平行,連桿易產生疲勞彎曲,甚至斷裂。 2.連桿彎扭變形的檢測 (l)對連桿的彎曲、扭曲和彎扭組合變形的檢測,可用連桿檢驗儀進行檢測。其方法如下:①檢測前,先將連桿檢驗儀的可脹定位芯軸、檢驗平板和被檢測連桿的大小端孔進行清潔。②將被檢測的連桿大端孔套在可脹定位芯軸上,并將連桿與之垂直放置,使可脹定位芯軸張開,把連桿固定在定位芯軸上。③在連桿小端孔內插人檢驗芯軸,將帶V形塊的“三點規”的V形槽與檢驗芯軸接觸,并輕輕移動“三點規”,使測點與檢驗平板接觸。④用塞尺檢驗測點與檢驗平板之間的間隙值,即可判斷和檢測連桿的彎曲、扭曲變形量。 (2)對檢測結果的判斷:①若“三點規”的三個測點都與檢驗平板相接觸,則說明連桿無彎曲、扭曲變形。②若上測點與檢驗平板接觸,下面兩個測點與平板不接觸,且與平板的間隙相等;或下面的兩點與平板接觸,而上測點與平板不接觸,則說明連桿產生了彎曲變形,用塞尺測得的測點與平板間的間隙值,即為連桿在100 mm長度上的彎曲變形值。③若只有一個下測點與平板接觸,且上測點與平板的間隙等于另一下測點與平板間隙的一半,則下測點與平板的間隙,即為連桿在100 mm長度上的扭曲變形值。④若只有一個下測點與平板接觸,但上測點與平板的間隙不等于另一下測點與平板間隙的一半,說明此連桿同時存在彎曲和扭曲變形,則下測點與平板的間隙為連桿在100 mm長度上的扭曲變形量,上測點與平板的間隙和下測點與平板間隙的一半的差值為連桿在100 mm長度上的彎曲變形量。⑤進行連桿正反兩面測量時發現,連桿小端與檢驗平板間的距離數值不等時,則說明連桿存在雙重彎曲,兩次測量值之差即為雙重彎曲變形量。 3.連桿彎扭變形的校正 (1)當連桿的彎曲度大于其所規定的精度要求時,可在彎曲校正器上進行校正。校正程序:①在檢驗彎曲度時,應記住彎曲的方向位置所在,用粉筆作出記號,以便于連桿的彎曲校正。②根據連桿的長度及彎曲位置的方向,將墊塊調整在適當的位置上。③將連桿平整穩妥地放在墊塊上,輕輕旋轉手柄,使墊塊緊壓連桿。松開手柄取出連桿,在直線度檢驗儀上檢查,如不符合精度要求,須反復進行,直到達到校正要求為止。 (2)當連桿的扭曲度大于其規定的精度要求時,可用扭轉校正器進行校正。校正程序:①在檢驗連桿扭曲度時,應記著扭曲的方向和位置,用粉筆作出記號,以便于連桿扭曲的校正。②將連桿大端平穩地套人并固定在直線度檢驗儀上的可調整銷軸中(或墊以軟金屬墊,夾緊在臺虎鉗上),旋轉校正器手柄,張開臂桿,松開六角螺母,一般使兩抓塊間距離為100~150 mm,然后擰緊六角螺母,使抓塊壓緊連桿翼緣。③旋轉手柄使臂桿壓緊翼緣,進行校正。④反轉手柄,松開拉緊螺桿,與連桿脫離,將連桿取下,在直線度檢驗儀上進行檢驗,如不符合精度要求,則須重復進行校正。 (3)連桿經直線度檢驗儀檢查后,如彎曲和扭曲同時存在時,一般是先校正扭曲變形,而后再校正其單向彎曲或雙向彎曲變形。 在常溫下校正連桿,將會發生“彈性”和“后效”現象,即在卸去負荷后,連桿有恢復變形為原狀的趨勢。所以在校正彎曲、扭曲變形較大的連桿時,校正后須進行穩化處理,即將校正后的連桿加熱至400~450℃,保溫0.5~1 h,以消除連桿中產生的殘余應力。穩化后再進行一次校驗。在校正彎曲、扭曲變化較小的連桿時,使校正負荷保持一定的時間即可。如連桿變形量過大,應在需校正部位均勻加熱至450~600℃,趁熱校正,然后用石棉布包好讓其慢慢冷卻。
|
|
|
湘公網安備 431202020000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