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7月19日正式進入三伏天,這也意味著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到了。在過去的一個月的時間里,本報先后通過“用品篇”、“保養篇”、“使用篇”等,對于汽車降溫產品、汽車空調的使用、汽車輪胎的保養等做了專題介紹,今天,“迎戰暑熱”推出最后一期“駕駛篇”。相關閱讀:高溫天 機動車“火氣”大 蘭州昨日兩車輛自燃 烈日炙烤車子變火爐高溫導致汽車里香水爆炸 酷熱的夏天,本來氣溫高人就容易煩躁,再加上開車,時間一長人又會感到疲勞,而這些都是夏季駕駛過程中的大忌。高溫天氣下開車,除了要注意自身的休息與保養,還得隨時注意到車子的運行狀態,能夠隨時處理突發情況。在這方面,有著多年駕駛經驗的老司機最有發言權,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高見。保證車廂通風 在炎炎夏日,不少司機都會緊閉窗戶,打開空調,盡享空調帶來的涼爽。車內涼爽的空調固然能夠有效幫助司機驅逐暑氣,不過長時間使用的話,也會導致疲倦、頭痛、手腳麻木等“空調病”癥狀。另外,發動機在怠速運轉時,汽油燃燒不完全產生的一氧化碳也會有部分竄入車廂,人體在長期吸入后就會產生頭暈、惡心、記憶力減退等中毒癥狀。此外,即便一直吹著空調,在缺水的條件下,也很有可能發生中暑。輕度中暑者會感覺頭暈頭痛、口干舌燥,然后體溫迅速升高、心跳加速、面部發紅,嚴重者甚至會昏迷。如此說來,一直呆在空調車里也未必就感到有多么愜意。 在太鋼汽車隊當了30年司機的老白說,關鍵還是要保持正常通風。“大家都知道這么一條道理,居室能開窗戶就盡量開窗戶,畢竟自然風才是最好最健康的。放到汽車這塊也一樣。”老白說,行駛中一定不要長時間開空調,要注意調節使用頻率,最好使用一會兒空調就開一會兒窗戶,流通進一些自然風,讓司機和乘客都能透透氣。嚴禁疲勞駕駛 俗話說得好,“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季是一個容易引起困倦和疲勞的季節,尤其是午后,人們更加容易瞌睡、打盹,這個時候,往往駕駛人的判斷能力也有所下降,相應的反應遲鈍和操作失誤增加,嚴重時甚至會失去對車輛的控制能力。車友阿黑對此深有感觸,去年夏天有一次他午飯后駕車出門辦事,由于頭一天晚上睡眠不足,開車時上下眼皮“一直打架”,險些撞到了路邊的樹上。至今想起來,都不寒而栗。 可見,對于駕駛員來說,預防疲勞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出車前一定要確保充足的睡眠。 “有些人可能認為涂抹點風油精、嚼嚼口香糖、或者喝點咖啡,就能精神百倍,其實這些方法只能暫時緩解疲勞感,過了一定的階段,疲勞感會再次出現。”車友老白說,只有充足的睡眠才是緩解疲勞、恢復清醒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他提醒說,每駕駛兩小時就應該停車休息10—15分鐘。特別是開長途車的人,連續駕車最多不要超過3個小時,一旦感覺有一點點困倦,要立即靠邊停車,千萬不要勉強,不要以為堅持幾下扛過去就沒事了,殊不知一個眨眼就有可能釀成大事故。”哪怕就是小睡個幾分鐘,也會頂大用,頭腦會馬上恢復清醒。”不要戴深色墨鏡 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很多司機都會準備拖鞋、墨鏡和涼墊等物品避暑,按說這么做無可厚非,然而在車輛行駛中使用這些物品不慎,則可能帶來不同程度的危險甚至是生命威脅。 以墨鏡為例,不少人認為鏡片顏色越深,遮擋陽光的效果越好,而且樣子越酷。其實這種以為是錯誤的。原因是墨鏡鏡片的顏色能延遲眼睛把映像送往大腦的時間,這種視覺延遲又造成速度感覺失真,使戴墨鏡的駕駛者作出錯誤的判斷。有報道稱,當汽車、摩托車以8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進時,過深的墨鏡會把駕駛者對情況的反應延長100毫秒,從而增加2.2米的急剎車距離。另外,如果長時間戴墨鏡,夜晚開車時也會有不適感,看東西會有色差。 因此,駕駛員在選擇墨鏡時不要選擇鏡片顏色太深的。“多花點錢,買一個偏光鏡最好。”車友王先生說,偏光鏡是根據光線的偏振原理制造。偏光鏡的特效就是有效地排除和濾除光束中的散射光線。使光線能于正軌之透光軸投入眼睛視覺影像,使視野清晰自然。而且,偏光墨鏡還能減弱強光、抗疲勞、不妨礙視線、防紫外線等。 謹防水箱“開鍋” 如同夏季運動經常會發生過熱中暑的情況一樣,汽車在酷暑、高溫條件下行駛,發動機水溫上升較快,特別是翻山越嶺和長時間連續行車時,很容易出現冷卻水沸騰(開鍋)現象。 一般在行車時出現水溫表升高且快到紅線位置,或是發現汽車機蓋突然冒出白色的水蒸氣的情況,就說明水溫過高。一般汽車水溫過高都是由以下幾方面要素惹起的。第一,要看水箱的水能否充分或是漏水,第二,要檢查電子扇能否一般轉動,第三,溫度傳感器能否破壞,第四,冷凝器管能否梗塞等等。 因此,在夏季用車時,車主日常就要留意檢查和多多留意自己的愛車,在行車前先檢查一下水箱的水夠不夠,在行駛一段后應當格外注意車輛的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檢查和保養,并在駕駛的過程中隨時注意水溫。行駛中一旦發現水溫表指示過高,或故障燈閃亮時,應立即停車并打開應急燈。使發動機保持怠速運轉1—2分鐘,不要馬上熄火以免發動機抱缸。也不要馬上加入冷水,防止氣缸炸裂。應打開引擎蓋自然通風冷卻或用冷水澆淋散熱器(水箱)蓋及外部強制降溫,待溫度下降后用擦車的毛巾蓋住水箱蓋擰開,注意防止噴出的冷卻液造成燙傷。 上一頁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