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一.專家給大家介紹:長途行駛七種愛車保養 1.添加油水--全車油水檢查是否足夠,油質是否良好。內容包括機油發動機、冷卻液、變速箱等,液面不足則添加,油質不好的進行更換。 2.預防滲油--檢查動力總成、傳動系統有無滲漏機油。內容主要有幾大部件(如發動機、變速箱、后橋等)有沒有滲漏機油等。 3.加固底盤--雖然每臺汽車出廠前,其底盤都經過防銹處理,有的甚至經過雙面鍍鋅或者雙面防銹處理,不過在專業技術人員來看,那些價格在20萬元以內的國產車,其底盤如果只是限于在平穩的城市道路行駛的話,那么底盤1萬公里檢查一次并無大礙,但如果是走了一些山路或者爛路的話,那么泥漿等臟物極易附著在底盤上,甚至一些不斷敲打底盤的砂石也會將底盤的保護層剝落,底盤被銹蝕的可能性變大。因此車輛即使是只行駛了幾千公里,底盤檢查還是很有必要的。檢測內容包括各傳動部件、懸掛部件是否松動或損傷(如傳動軸、半軸、半軸防塵套、懸掛、減震器,球頭)及底盤銹蝕檢查。 4.輪胎查隱患--轎車不同越野車,兩者單對輪胎的要求就表現出很大的不同。轎車一般使用的是高速(High Speed)行駛穩定性好的公路胎,而越野胎無論是花紋,還是寬度、強度以及抓地力都會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是在一些山區自駕游的話,而且沒有相應將轎車的普通胎更換成越野胎或者有“M+S”標志的全天候輪胎的話,那么即使沒有異物扎進車胎,也會對輪胎的胎面或側面損耗很大。此外,車輛長時間在120—160公里/小時以上高速(High Speed)行駛后,輪胎的溫度會很高,隨之胎壓也變高,容易爆胎或是埋下隱患。檢測內容有檢查輪胎表面胎紋是否正常(如是否有裂紋,是否有異物)。 5.剎車系統--包括剎車片、制動油管、制動總泵、分泵、手剎等。 6.電路檢查--包括燈光、儀表指示是否正常。 7.清洗發動機油路--一些景區條件落后,不一定有高標號的汽油供應,而燃油標號越高其抗爆性能越好,而現在汽車廠家對汽油標號都有要求,一般要求93號以上,如果使用了低標號汽油或者劣質汽油,一方面發動機產生爆震、噪音;另一方面容易使排氣管觸媒即三元催化凈化器失效,進而尾氣排放不合格,部分還會堵塞排氣管,由于排氣不暢,發動機表現無力,并增加油耗。嚴重的會使發動機內部零部件損壞,如活塞頂部燒熔等。 二.夏季自駕車五大招防爆胎 1.要定期更換輪胎。一組輪胎就算再耐用,也不可能用一輩子。當輪胎逐漸磨耗、鋼絲層漸漸疲勞、胎面老化之時,它的性能也必然減弱。 2、經常檢查胎壓。炎炎夏季,輪胎與滾燙的地面接觸,若胎壓較高,很可能導致爆胎。在高溫下行車,車速不要太快,行駛一段路程后,可在陰涼處冷卻一下輪胎。 3、注意輪胎的承載能力,切勿超載。另外,不要把適應一般道路的轎車用輪胎拿去越野或是參加比賽。4、要留意一些爆胎之前的預兆,如轉向盤突然不正常擺動,輪胎冒煙等等。 三.自駕游出行有5點注意事項 1.首先,做好準備工作。 出發前一定要設計好旅行線路。在選擇行車路線時應遵先高速(High Speed)公路,其次是國道的原則。同時還要對路況、飲食、住宿、加油站等所在位置心中有數。最好事先預訂好酒店床位,可以通過旅行社、找當地朋友,或通過網上的旅游服務信息預訂。 2.其次,加油要及時。在出發前一定要全面檢測車輛,同時在旅途中,遇到較好加油站及時加油,建議油表指示低于中線計準備加油,不要等到油表指示到底再加,因為這樣首先對油泵不好,其次出門在外,很難掌握下一個加油站的位置和油質。在旅行前,自駕車朋友可以購買幾瓶汽油添加劑備用,在不得不加低標號汽油、或者感覺油質難以保證時,可以在加油前先加入,盡量減輕可能造成的損害。 3.再次,切莫疲勞駕駛。由于自駕游一般都需要長途駕車,而且達到的地方一般是出行者比較陌生的地方,因此經驗人士提醒,初次出游的車友最好是結伴而行,不要單獨出發。 4.另外,停車要注意安全。旅途中為圖方便隨便在路邊亂停車,容易導致汽車被或被扣。停車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有停車場的地方一定要把車停到停車場,不要在路邊亂停放,如果需要停車又沒有停車場的,最好是留人在車上看管財物。在到達旅游景區后,也要將車停到指定地點,熄火后緊拉手剎掛上擋。最好將車頭調向利于游玩后出走的方向,以免走時車多移不出來。 5.最后,修改保險單買好養路費。保險公司反映,許多自駕出行的車主買的保險保范圍都在本省內,在本省外出了事故不能夠索賠。為以防萬一,出發前應到保險公司進行“保單批改”,將承保范圍擴大到省外,如果是全保,通常出省一個月僅加收50元保費。另外,要記得帶齊所有相關證件、票據,如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養路費、車船稅票據。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應在出發前買好養路費。 四。夏季天氣炎熱,道威汽車養護專家提醒,夏季外出旅游,應謹防三大誤區: 誤區1.太陽鏡顏色越深越能保護眼睛。其實,鏡片顏色過深會影響眼睛能見度,眼睛因此容易受到損傷。夏季太陽鏡的鏡片應能穿過30%的可見光線,以灰色、綠色為佳,因為這些顏色不但可抵御紫外線照射,而且視物清晰度最佳。 誤區2.出行穿衣服越少越涼爽。其實,赤膊只能在皮膚溫度高于環境溫度時,增加皮膚的輻射、傳導散熱,而氣溫接近或超過37℃時,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 誤區3.旅行中喝啤酒能解暑納涼。其實,夏天旅游時人體出汗較多,易疲乏,如再不斷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熱乎乎”感覺會令口渴及出汗的現象加重,會降低人的思維能力。因此,最好是多喝些活性維生素類的飲品,以解渴消暑。 五.自駕車游玩的途中,天氣突變五種解決方案 1.風沙天氣--風沙天氣中,小型車要特別注意大型貨車行駛中產生的側向風,司機可以小幅度地打方向盤,修正車的前進(Forward)方向,千萬不能大幅度回輪。 2.大霧天氣--起霧時盡量在普通公路上低速行駛,待濃霧散去后,再上高速(High Speed)公路行駛。如在高速(High Speed)公路行駛時,濃霧突然來臨,應該立即將車駛向最近的服務區或停車場暫避,或把車駛向路肩或緊急停車帶停下,開啟車寬燈、尾燈、后防霧燈、危險警示燈。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行車要點是在于緩慢起步,切忌突然加速、制動或猛打方向盤。制動時盡量用點剎,不要一腳踩死。還應及時除霧,可使用空調的除霧擋快速除霧或將車窗打開一條縫
3.雪后行車--雪后駕車起步不宜過猛。在雪地平路要連續點剎,下坡路要坐檔(快速退低檔),上坡路最好不要停,以防不能起步。正常行使可以適當拖檔(低速高檔),增加輪胎抓地力。控制車速,特別是轉彎或下坡時必須將車速控制在能隨時停車的范圍內,需要加速或減速時,油門應緩緩踏下或松開。根據地形、車速、裝載等情況,與前車拉開距離。盡量避免超車,若情況特殊非超車不可,一定要選擇寬敞、平坦、冰雪較少的路段。需轉向時,一定要提前最大限度地降低車速,盡量加大轉彎半徑并慢打方向盤,以減小轉彎時的離心力,切不可快速急轉猛回,以防側滑橫甩。 4.雨天行車--下雨天見到積水就閃,或者馬上踩剎車放慢速度,這是一般人的通病。實際上水深15厘米左右不會對汽車有任何影響。只是不要加大油門沖水,以免引起制動和電氣件進水;亦需控制車速,特別是在高速(High Speed)公路上、路面狀況不是很好又有積水之處,否則車輛很容易打飄,導致意外發生。還要注意的是,當車輛過完水后,制動系統可能會暫時減弱,剎車的時候距離要加長,因此雨天駕車最好保持更長的安全距離。 5.遭遇打雷--在遭遇雷鳴電閃時,不要急急忙忙地下車找地方躲避。因為如果閃電擊中汽車,電流會經車身表面傳到地面,在汽車內部絲毫感受不到,反而安全。因此打雷時要做的就是將車窗全部關緊,收音機的天線一定要收起來,因為天線有避雷針的作用,會吸收閃電。(車天下) 上一頁 [1] [2]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