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王女士打進本報愛車熱線稱,前不久她去給愛車做保養,結果發現很多項目都是以前沒有做過的,保養費也昂貴,但她被修理方告知此次保養的每個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究竟是必須環節還是牟利手段?王女士自己也茫然了,“那么多的保養項目,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她求助于本報,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議,記者就汽車保養過程中的貓膩請教了專家,讓他們為這部分車主支支招。 增加保養環節牟利 目前,市場(Rialto)上大部分汽車修理廠都標榜自己的是統一定價,但是對于保養環節的多少卻沒有統一的標準,而各個環節中涉及到的設備更換更是沒有準繩,消費者很容易受蒙蔽。 專家指出,越來越多的4S店已經不在價格上做手腳,而是通過其他手段謀取利益。增加保養環節就是最為常見的一招。其實,在保養時,車主不必受旁人影響,只需參看車輛保養手冊,按照上面的指示保養即可,其余項目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添加。平時保養一般主要是三濾和機油的更換。如一些小零部件磨損了或者發現的確出現問題了,再去維修。 更換三濾偷工減料 專家指出,在汽車維修時,偷換漏換設備的現象不少,其中最容易做手腳的是車子的三濾。 車子進行保養時,維修人員一般都會建議車主更換三濾,實 際上三濾每15000-20000公里更換一次。一些修理廠往往會在給車輛更換三濾時做些手腳,三濾中三個更換兩個的現象時常發生,為了增加利潤,不是將空氣濾清器給省了,就是把汽油濾清器給省略,而車主一般無法知道更換三濾的真實情況,到底換了幾個也不會在意。 換機油換湯不換料 保養中換機油環節也經常被修理方“鉆空子”。 目前,如何辨別是否更換過機油的方法,都是維修工用油尺量過后,給車主看下油尺的油印而已。但是,這并不能代表已經更換了新的機油,原因是維修工為了減少成本,在給車輛注入機油前,通常都是先用油尺測量車里還剩下機油的數量,將不足的部分補齊即可。等到車主來取車時,維修工會拿一個用過的空機油瓶子,告訴車主更換機油的牌子和數量。 一般情況下,車輛在加過機油后,如果不發動車子,打開蓋(Guy)子看到的機油是略透明的,可是一旦發動車輛行駛后,機油就會變成渾濁。因此,修理工在加過機油后,都會將車子開出去兜一圈,這樣車主根本無法辨別加的是一瓶新機油還是新舊機油的混合機油。這樣混合的機油對車輛是有損傷的。 專家告訴記者,舊機油完全放干凈是不太可能的,一般誤差在0.5L的范圍內屬于正常。在換機油時,建議車主看著工人打開油堵完全放完舊機油再離開,這個時間最長也不會超過10分鐘。另外,如4S店沒有主動出示用完的機油空瓶,車主有權要求出示檢查。 另外,專家提醒,在保養過程中,如果需要更換零配件,一定要看清外包裝上的廠名、廠址、電話、注冊商標、執行標準等項目,并在修理單上注明產品型號、產地、規格;不要忽視自己的知情權,要眼見為實。(華西都市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