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在一些西方影視劇里,當遭遇突發事件時,男主角通常會向家人揮手大叫——“趕快回到車里去!”現代人都明白,在路上遇到危險時,待在車里似乎是最安全的。 然而,車廂真的是讓人放心的庇護所嗎?對于這個問題,科學家應該比司機更權威。人們普遍對街上的尾氣排放深惡痛絕,殊不知車內空氣質量也不容樂觀。日前,中科院的一個研究中心發布了《國內汽車空氣質量報告》,報告表明車內空氣健康狀況極不容樂觀。各位,別小看車內區區的兩三平方米的空間,如不及時清洗,司機和乘客就會和細菌“親密相處”,可能引發各種嚴重疾病,尤其是免疫力較低的兒童和孕婦。就拿車內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來說,如果感染的話,人除了頭暈、乏力、惡心外,還會患上扁桃體炎、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更甚者會引起葡萄球菌性肺炎。然而,“危險分子”還不止這個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霉菌、綠膿桿菌、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也會乘機作祟。醫生說:要想避免細菌侵擾,必須勤做車內保潔。 除了細菌的威脅,溫度也可能成為潛在的“敵人”。車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人體健康。由于夏天車廂外熱浪撲面,很多車主都會打開車內空調,并將溫度調得很低。室外高溫和車內低溫若形成反差,這時人很容易患上感冒、關節炎等“空調病”。專家稱,一般地說,車廂內外溫度差最好在l0℃以內為宜。另外,值得家長注意的是,研究表明,當周圍環境溫度上升至35℃以上,封閉的轎車內部溫度會在15分鐘內達到令人窒息的65℃。我們經常見到報道,國內外發生兒童被遺忘在車內的慘劇。還有,有的人喜歡長時間駐車并享受空調,殊不知這是危險行為。如果發生一氧化碳泄露,車主很容易中毒。這種悲劇,現實中時有發生。 還有,為了隔絕尾氣和噪音,不少司機喜歡在行車時關嚴車窗,其實這樣并不利于人體健康。因為在密閉的車室里,二氧化碳以及細小微粒大量積聚,空氣的污濁程度比車外還要嚴重。由于通常來自前方的污濁氣體從風口進入車內,同時車內空氣緩慢地從車尾風口溢出,其中的微粒會滯留在車內,并在車內形成環流。這會對呼吸道造成嚴重的刺激,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各種呼吸道疾病。這個時候,司機最好選擇打開天窗。 近日美國一項調查報告發現,有的車內裝置還和寶寶過不去,比如說嬰兒座椅。據調查,超過一半的嬰兒汽車座椅含有危險的化學物質。這家中心對超過150種嬰兒座椅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其中60%含有至少一種對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如溴和氯。這就意味著,這些嬰兒座椅都使用了聚氯乙烯。動物試驗已發現,含溴阻燃劑能永久性影響腦部發育,而聚氯乙烯已被美國環境保護署定為致癌物。至于中國相關產品,有關部門對此尚一無所知。就目前情況看,專家提醒年輕家長:當使用嬰兒汽車座椅時,最好能將車窗打開一條縫。 和發達國家一樣,汽車已“進化”為國人的“第二個家”,年輕人喜歡待在這個“家”里,有些專職司機每天坐在車里的時間幾乎和家里一樣長。然而我們應該懂得:車廂并非“保險箱”,車內環保相當重要。只有確?諝赓|量良好,車內設備無毒無害,這個“家”才是安全可靠的。(中國質量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