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修知識
車險費率市場化箭在弦上,改革一觸即發。 日前,保監會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提出,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公司自有數據擬訂商業車險條款和費率。同時,新規在車損險定價、免責條款等方面作了修訂,并允許一些符合條件的財險公司獨立開發商業車險條款和費率,如果實施將更好地保障車主利益。 業內多位人士指出,新的政策對完善國內車險有積極作用,同時,車主將享受更多實惠。 保險公司將有定價權 據了解,現行機動車商業保險行業基本條款,是2007年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制定的,分為A、B、C三款,人保、平安和太保成了這三種條款的典型代表。 “這種費率制定方式使得保險公司的車險價格趨于一致。”竹葉山汽車市場負責人稱,新規規定保險公司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主確定附加費用率,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自行確定條款費率。也就是說,部分資質較優的保險公司有了獨立定價權。 此次,保監會發布“通知”稱,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公司自有數據擬訂商業車險條款和費率。其條件為:經營商業車險業務3個完整會計年度以上;連續三年綜合成本率低于100%,且償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上年度承保數達30萬輛以上,以及其他條件。 “不計免賠”有望打破 “新規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高保低賠’、‘不計免賠’等備受爭議的條款有望獲得規范。”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該人士反映,目前,部分車險公司以500元或300元為“橫杠”,將車主出險率與來年車險優惠幅度掛鉤。僅這一項就迫使車主“吃啞巴虧”,如車險理賠正好超出此“橫杠”幾十元,車主不得不丟掉蠅頭小利,確保來年從優惠的車險中“撈回來”。 實際上,車險費率改革在全國已有先行試點,深圳、北京等不少地區已啟動車險費率浮動試點工作。其中深圳車險與交通違章掛鉤,但由于涉及多個部門及車險信息平臺的升級,工作細節較為復雜,具體實施尚無時間表。 車險費率市場化,最終受益方將是消費者。有市場人士認為,一旦保險公司自定商業車險費率,市場上或將出現更多優惠的車險產品。 一車險負責人士稱,一旦“條款”正式出臺,如此前的附加險包括“教練車特約”、“租車人車失蹤”等納入主險,車主可能獲賠。 不過,新規對豪華車和低檔車投保難的問題依舊得不到解決。據了解,目前某些豪華車的保費竟逼近車價的3%,投保還需保險公司“特批”。 也有部分車主擔心車險費率市場化后,一些大型保險公司會借此達成“價格默契”,車險費用不降反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