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很多消費者在買車前會向有車的“前輩”請教買車經驗。而“車前輩”也往往會談興大發,說起來一套一套的,告訴你很多注意事項。但是,現在這個年頭,汽車也是日新月異,從外觀到內在設施,變化越來越快,各種電子設備不斷增加,制造技術、工藝不斷翻新。以前的買車經驗,很難說在一兩年后還完全有用。這里,我們來看看哪些老經驗過時了。 老經驗:SUV就是越野車 新觀點:此SUV非彼SUV 近些年SUV銷售一路高歌猛進,但消費者對SUV的概念還停留在“SUV=越野車”上,其實并不是所有的SUV都適合越野。 SUV是運動型多功能車的英文縮寫,現在的SUV是越野車與轎車的混合體,市場很多SUV注重駕駛的舒適性,但更適應公路駕駛,而且視野很好。而真正的越野車是專門為越野而打造的,底盤更堅固,是真正為跋山涉水設計的,所以此“SUV”非彼“SUV”。 老經驗:排量大動力性能就好 新觀點:動力強不強數據來說話 買車就買排量大的,這樣提速快。”的確,排量大的汽車在動力性方面確有優勢,但這種比較方法未免過于簡單,動力強不強要用“數據”來說話。 排量并不是衡量發動機動力強弱的惟一標準,比如1.8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就比多數2.0L的發動機動力要好得多,同時反映車輛動力性能的標準還有車輛0~100Km/h加速時間,加速時間短,說明動力性能就好。 老經驗:排量小就省油 新觀點:排量小了性能也“打折” 很多汽車廠商每推出一款車型,都有兩到三種排量發動機可供選擇,而消費者往往會誤認為排量小一些就能省油。其實,有些相對排量小一些的車,可能比大一些的排量更耗油。因為相對較小排量的發動機,有時承擔著“小馬拉大車”的任務。而“小馬拉大車”的直接結果就是以犧牲車輛的動力性和油耗為代價。雖然購置費用省下來了,可油耗反而增加了,得不償失。 老經驗:鋼板厚就安全 新觀點:“骨骼”強健是關鍵 消費者在看車時有個習慣,隨手按按車身鋼板,認為鋼板按出坑就是不安全,實際上安全并不是按一按就能判斷出來的。決定車輛安全性強弱的是車身骨架,用敲鋼板這種方法判斷車輛安全性根本不科學,不要以“身材”論英雄。 老經驗:手動檔車省油 新觀點:自動檔車也不費油 10年前,自動檔車給消費者留下了費油的印象,很多“前輩”建議:若要省油,就買手動檔。 汽車省不省油取決于駕駛員的駕駛技術和自動變速器的性能。10年前的汽車自動變速器與如今的已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CVT(無級變速)技術被廣泛使用,更使油耗有了明顯下降。試驗證明,在擁堵的城市路況下行車,自動檔或無級變速有時反而比手動檔車省油。(大河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