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構造維修 2012-10-14
本文以卡羅拉1.6L 車型為例,它搭載的豐田1ZR-FE 發動機擁有雙VVT-i 進排氣系統,最大功率達到了91kW,甚至超過許多普通1.8 或2.0L 發動機指標;最大扭矩達到了157N·m,具備強大的動力性能。這款具有雙VVT-i 進排氣系統的發動機,在急加速時,由于進氣量的加大,也使得汽油的燃燒更加完全,實現低油耗、低排放的目的。 雙可變配氣正時系統(DualVVT-i)的特點是發動機ECU 可根據發動機的轉速、負荷、溫度狀態及車速信號發出控制指令,通過油壓來推動進、排氣凸輪軸相對于正時鏈條轉動一個角度,以獲得最佳配氣正時,從而在所有轉速范圍內增大扭矩、提 高燃油經濟性并減少廢氣排放。 一、雙VVT-i 系統結構原理 (一)主要元件的結構 ![]() 如圖1所示,豐田卡羅拉汽車雙VVT-i 系統主要由曲軸位置傳感器、空氣流量計、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進氣側VVT 傳感器、排氣側VVT 傳感器、水溫傳感器、車速傳感器、ECM、進氣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進氣側OCV)、排氣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排氣側OCV)和進、排氣VVT-i 控制器等組成。
豐田汽車的VVT-i 控制器根據原理不同,可分為葉片式和螺旋齒套式。卡羅拉汽車采用葉片式控制器,其基本組成包括殼體、鏈輪、葉片和鎖銷組件。圖2所示為進氣凸輪軸上的控制器,圖3所示為排氣凸輪軸上的控制器。 ![]() ![]() VVT-i 控制器殼體內加工有4個葉片槽,葉片固定在凸輪軸上嵌裝在葉片槽內,葉片的寬度小于殼體內圓上的葉片槽寬度,與殼體裝配后葉片可在殼體的葉片槽內來回轉動。每個葉片將殼體上的每個槽隔成2 個工作腔,即提前工作腔和延遲工作腔。鏈輪與殼體接合端內側加工有與工作腔對應的油槽,一端與相應的工作腔連通,另一端通過凸輪軸上的2條油道與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連通。鏈輪與殼體通過螺栓連接為一個整體,由曲軸正時鏈輪通過正時鏈條驅動。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凸輪軸與曲軸之間不再是直接通過正時鏈條相連,凸輪軸可相對于正時鏈輪轉動,即相對于曲軸位置改變凸輪軸位置,從而實現配氣正時的改變。 鎖銷組件由鎖銷和彈簧組成,鎖銷和彈簧裝在葉片內,當發動機熄火時,葉片處于最大延遲狀態,在彈簧力的作用下,鎖銷的一部分被推入鏈輪上的鎖銷孔,將葉片和鏈輪鎖定在一起,保證進氣凸輪軸處于最大延遲狀態,以維持起動性能及避免發動機剛起動時葉片及外殼之間發生撞擊。鏈輪鎖銷孔有油道與控制油路相連,發動機工作時,壓力機油進入鏈輪鎖銷孔,鎖銷壓縮彈簧而退入葉片鎖銷孔,葉片與鏈輪之間可相對轉動。 2.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 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的作用是根據發動機ECU 的占空比控制指令控制滑閥位置,從而控制通往VVT-i 控制器提前工作腔或延遲工作腔的油流方向和流量。控制閥由柱塞、電磁線圈、滑閥、回位彈簧及套管等組成,進氣側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的結構如圖4所示,排氣側機油控制閥的提前側和滯后側與此相反。 ![]() 控制閥套管上有一個與發動機潤滑系統主油路相連的進油口、一個通往VVT-i 控制器提前工作腔的出油口、一個通往VVT-i 控制器延遲工作腔的出油口及2 個回油排放口。發動機熄火時,滑閥在彈簧力作用下處于最右端(最延遲狀態),則延遲側出油口與壓力油相通,提前側出油口與左排放口相通;發動機工作時,滑閥往前移動,則延遲側出油口與右排放口相通,提前側出油口與壓力油相通。 滑閥的移動量取決于ECU 發出的占空比指令。 ![]() (二)系統工作原理 卡羅拉發動機雙VVT-i 系統在發動機各工況下的控制目標(圖5):起動時,進排氣門處于最大延遲狀態以提高起動性能;怠速時,消除進排氣門重疊以減小進氣側回火,穩定怠速轉速,提高燃油經濟性;低溫、低速、低負荷時,消除進排氣門重疊以減小進氣側回火,確保發動機穩定性;中負荷時,增加進排氣門重疊來提高內部EGR,以減小泵氣損失,提高燃油經濟性,改善排放控制性能;高負荷時,在低速到中速范圍內,減小進氣門遲閉角以提高充氣效率,提高低速到中速范圍內的扭矩;高負荷時,在高速范圍內,增大進氣門遲閉角以提高充氣效率,提高輸出功率。 1.提前 由發動機ECU 所控制的進氣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處于圖6所示狀態,排氣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處于圖7所示狀態時,壓力機油通過凸輪軸、葉片進入提前工作腔,油壓推動葉片和凸輪軸向配氣正時的提前方向旋轉。 ![]() 2.延遲 由發動機ECU 所控制的進氣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處于圖8所示狀態,排氣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處于圖9所示狀態時,壓力機油通過凸輪軸、葉片進入延遲工作腔,油壓推動葉片和凸輪軸向配氣正時的延遲方向旋轉。 ![]() 3.保持 達到目標正時后,發動機ECU控制凸輪軸正時機油控制閥處于中間位置,關閉正時控制器油道保持油壓,從而保持當前的配氣正時狀態直至發動機運行狀態改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