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萬至30萬元車的投訴首次超過10% 伴隨著諸多敏感的汽車召回事件,由中國質量協會用戶委員會發布的“2009年一季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分析報告”也正式出爐。一季度,對合資企業車型的投訴明顯增加,其中,核心部件異響以及新車“發病時間”越來越早也成為投訴的重點。 對合資車型的投訴超過7成 據介紹,今年一季度的用戶投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8%。在投訴結構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其中,在汽車品牌分析中顯示,對合資品牌車型的投訴增加較快,而且集中在變速箱、輪胎等核心部件上;進口車投訴也略有增加,而對自主品牌車型的投訴則呈現遞減趨勢。 相比去年同期,一個值得關注的情況是,在本季度的投訴量中,對整車售價在20萬至30萬元間的車型的投訴首度超過總投訴量的10%,而目前這一區間的車型主要產自合資企業。 價格分析顯示,對5萬至20萬車型的投訴量仍然最大,占總量70%左右。從車型類別分析來看,小型車、緊湊型車和中型車是本季度車型投訴的重點。 來自汽車召回網的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共實施了10次汽車召回,其中,進口品牌和合資品牌各占5批次,被召回車型集中在中級車領域,分別為10萬至20萬元以及20萬以上的車型。 三成投訴針對“異響” 據介紹,輪胎、變速箱和剎車系統問題仍是本季投訴重災區,發生問題的車輛多集中在8萬至20萬的汽車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異響投訴占季度投訴總量的32.4%,相比上季度增加了12.2%。其中,18萬至27萬的車型增加明顯,表現為剎車異響、助力泵異響等。 變速箱故障仍是本季度投訴的熱點,占投訴總量的30.2%,主要表現有自動擋變速箱鎖死在3擋,不會變擋等情況。出現此問題的車型主要集中在15萬至20萬之間的合資品牌。此外,漏油問題在本季度投訴中占到總量的10%,投訴用戶中,85%以上車主購車不足3個月便出現問題,據車主反映,4S店僅采取擰固螺絲或者更換油封的方法解決,但多數車主表示不接受這種方式,此類問題的產品價格以11萬元至16萬元車型為主。 新車“發病時間”越來越短 在購車時間分析中顯示,一季度的投訴中,車輛兩年內出現問題的比率占到總投訴的近70%,說明車輛在保修期內出現問題的比率較高;而剛過兩年不到第三年,車輛出現問題的比率為15.2%,相比去年同期,車輛在出保后不久,出現問題的情況有增無減,值得注意。 如果車輛保修期按6萬公里計的話,本季度汽車產品80%的投訴出現在保修里程內,1萬公里內出現問題的產品占到總投訴量的1/3,其中,行駛5000公里內就出現問題的比率高達19%,將近1/5。 統計顯示,汽車企業能夠在7天內給予回復的投訴占到投訴回復總量的70%,多數廠家在短期內還是能給車主一個答復,或者給予解決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