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110網 俠名 維修案例 2009-5-15
【正文】 五一假期的到來,同時也催生了09年第一個“假日前經濟”的黃金期——與出行旅游相關的戶外用品、GPS導航設備等行業都忙著迎接銷售旺季的到來。這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對一路蓬勃發展而來的GPS行業來說,有些特別。在中關村,與往年五一洶涌購物的人潮相比,今年來購買GPS的人寥寥無幾。一位鼎好賣場的經銷商表示:“去年十一的時候需要加錢才能拿到現貨,現在連來詢問的人都沒幾個。知道GPS的人越來越多,來買的反而越來越少,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該經銷商的說法得到了周圍其他GPS商戶的認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國美或蘇寧這些大型3C賣場里,都開設了GPS導航產品的銷售專區,顧客甚至不比主打的空調區域少;家樂福等百貨商超也開始擺起了GPS柜臺;在上海、江浙一帶甚至出現了GPS專賣店。在這些非IT賣場里,GPS產品才真正展示出了其新興數碼產品的魅力。 從06年開始,GPS行業在IT市場萌芽并且迅速興起,為何今天卻漸行漸遠? 盜版,中國式癌癥 一直以來,盜版一直都是中國IT業界無法回避的傷疤。從上個世紀90年代windows系統軟件盜版的蓬勃發展到盜版CD、電影的泛濫,從數字音樂的慘遭荼毒到手機的山寨化,盜版問題已像癌細胞一樣侵蝕著中國IT業這個還顯稚嫩的身軀。 作為中國數碼行業甚至是整個IT領域新興力量的代表,GPS產業也難逃此劫。自從GPS行業興盛開始,“空機+盜版”的銷售模式便如影隨形。 起初由于GPS硬件產品門檻較低,利潤豐厚,在眾多其他領域獨霸一方的品牌紛紛進入這一領域。而一些“山寨”廠家也不甘寂寞,轉身投入GPS市場。IT賣場上經營手機、MP3、MP4等電子產品的大小經銷商更是爭先恐后地加入了GPS的叫賣陣營。 在眾多產業機會主義者的投機行為下,GPS這個新興行業經歷了一段急速膨脹的發展。數據顯示,GPS設備產量從2005年的267萬部高速增長至2008年的2303萬部,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05.1%。 但因激烈的競爭和山寨產品低廉的價格的沖擊,盜版這個癌細胞在GPS行業催生了“空機+盜版”這個新變種。發展到后來大有演變成盜版大聯盟之勢,從方案設計公司提供“turn key solution”的公版方案,到硬件制造商的公模生產空機,再到經銷商加載一機多圖的盜版程序,最后升級為盜版經銷商互相提供售后升級服務,一條完整的盜版產業鏈條在一年內就已經發展完善。 據估算在中國的PND(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s便攜式自動導航設備)市場上,正版地圖軟件的市場占有率不足50%。“空機+盜版”的肆虐下,品牌廠商因其低價競爭而規模受限,自是苦不堪言。 屋漏偏逢連陰雨,2008年底金融危機的爆發,更是對此推波助瀾。我國GPS產品的生產量約占全球的70%,在海外訂單大量縮水之后,中國GPS廠家準備出口的近1000萬臺被迫轉向內銷,造成大量空機涌向國內市場。GPS行業險象環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