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汽車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2008-7-31
安全帶、安全氣囊、ABS、ESP…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人類在汽車安全方面的研發速度驚人。幾年前,ABS、雙安全氣囊才成為標配,而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汽車安全技術方面取得的成績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你仔細留意這一領域,你會驚奇地發現,汽車安全技術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碰撞響應式頭枕——保護從“頭”開始 頭枕是駕駛者最容易忽視的安全環節之一,頭枕又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安全保護設備。在最常見的汽車追尾事故中,當前車受到巨大的瞬間推動力時,乘員的頸部容易造成傷害。專家介紹,在短時間內,當加速與減速的力量全都擠壓在脆弱的頸部時,即使此時速度只有10公里/小時,人員也很有可能受到傷害。而在強烈的碰撞中,頸部扭傷甚至更是致命的傷害。 為了應對這種常見的事故傷害,梅賽德斯—奔馳的工程師們設計了帶有保護功能的安全頭枕,它被稱為碰撞響應式頭枕(NECK-PRO)。它是一個由傳感器控制的,能夠在碰撞時對駕駛員和副駕駛頭部進行積極保護的頭部支撐系統。 碰撞響應式頭枕在傳感系統探測到尾部碰撞已達到預設的碰撞強度時,就會松開頭枕內的預緊彈簧,僅僅需要用大約50毫秒的時間,頭枕就可以前移大約40毫米、上移30毫米,就像安全氣囊對前排乘員做出的正面碰撞保護一樣,乘客的頭部會提早得到來自后面的支撐保護,從而防止頸椎在發生碰撞時過度彎曲。 碰撞響應式頭枕的另一個人性化設計是它的工作是可逆的,它在觸發后,可以將頭枕調整到原始位置,使之又重新處于工作準備狀態,為下一次工作做好充足準備。 點評: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種高科技的汽車頭枕就會像安全帶、安全氣囊一樣,成為現代汽車上的又一安全必備品。 激光防撞系統——從此不再怕追尾 在交通事故中,前后車追尾的事故占到了相當大的比重,一項新的汽車科技可能讓這些不快成為歷史。 沃爾沃汽車公司已經擁有一款防撞的家庭汽車,之所以能防撞,其中的奧秘就藏在安裝在擋風玻璃內的一項新科技——激光防撞系統(CitySafety)。據稱,當車輛時速超過20公里后,這種系統就會啟動,激光探測器可測到前方5.5米的車輛,同時,掃描器進行每秒50次的計算,導航系統對前方的車輛進行全面的掃描和定位。在兩車的距離過近時,激光導航系統就會立即報警或者自動停車,避免追尾撞車事故的發生。這種系統是專為城市駕駛而設計的,帶有激光防撞系統的汽車或將上市,車價大約是2.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5萬元)。 點評:擁有這套技術的車子確實很適合新手來駕駛,有了這套技術,就像吃下了“定心丸”。前進!不用整天盯著前車的車屁股。 電子制動系統——汽車用上飛機的剎車 從發動機渦輪增壓技術,到空氣動力學配件等,汽車借用飛機科技早已屢見不鮮。如今,又有一項飛機技術將運用到汽車上,它就是電子制動系統。 電子制動系統在航空領域應用相當普遍,且制動性能杰出?善涑杀靖,抗電子干擾性差,操作專業性要求較高,所以遲遲未能在汽車上得到應用。 電子制動系統制動性能比傳統的更優異。西門子威迪歐公司的EWB電子楔式制動系統,可使汽車在雪地從80公里/小時制動到靜止的距離僅為64.5米,比傳統制動系統少了10多米。 點評:現代汽車的電子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相比傳統機械系統,電子系統的優越性很是明顯。電子系統代替常規控制系統應是汽車發展的趨勢。 “車對車”技術——遇到危險能自動躲避 “車對車”(vehicletovehicle)技術是通用開發的一項汽車安全新技術,汽車裝上了這項技術,就可以實現車與車之間的“交流”,更不錯的是遇到危險情況,車子還能自動躲避危險。 據悉,車子如果裝配這項技術,在其他車輛靠近時,裝置就能偵測到司機所看不到的“盲點”,發現靠近車輛的運動軌跡,使車與車之間實現“交流”,從而判斷自身是否有危險。 當車輛裝配了這種“第六感”裝置后,可以在其他車輛靠近到1/4英里之內時,判斷出是否有潛在危險駕駛的情況,從而做出反應。反應的方式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旨在提醒司機,即在有可能發生危險時,該技術不僅能夠發出警報聲,中控臺上有警示圖標,而且司機的坐椅還能夠發生震動。第二種方式則是在司機未能做出應答的情況下,車輛可以自己停到馬路邊一個安全的位置,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 點評:配備了這種技術,就如同給愛車穿上了護身服,被撞的可能性降到了零點。安全是安全了,只是裝了這個技術的車子似乎太“膽小”了,像現在城市里車水馬龍,高峰時更是前車屁股貼著后車頭,動不動就要自動靠邊,那也夠煩人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