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所謂汽車召回制度(recall),就是投放市場的汽車,發現由于設計或制造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有關法規、標準,有可能導致安全及環保問題,廠家必須及時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該產品存在問題、造成問題的原因、改善措施等,提出召回申請,經批準后對在用車輛進行改造,以消除事故隱患。廠家還有義務讓用戶及時了解有關情況。目前實行汽車召回制度的有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相關閱讀:豐田總裁就大規模汽車召回向股東道歉 沃爾沃全球召回近3萬輛汽車 汽車召回制度始于60年代的美國,美國的律師拉爾夫發起運動,呼吁國會建立汽車安全法規。他努力的結果,就是《國家交通及機動車安全法》。該法律規定,汽車制造商有義務公開發表汽車召回的信息,且必須將情況通報給用戶和交通管理部門,進行免費修理。1969年5月,美國媒體抨擊歐洲和日本車商私自召回缺陷車進行修理,特別指出藍鳥漏油和豐田可樂娜剎車故障問題。6月1日,日本《朝日新聞》報道這個消息后,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同年8月,日本運輸省修改了《機動車形式制定規則》,增加了“汽車制造商應承擔在召回有缺陷車時公之于眾的義務”的內容。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2004年3月15日正式發布,2004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是我國以缺陷汽車產品為試點首次實施召回制度�!度毕萜嚠a品召回管理規定》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制定發布。 【汽車召回定義】 召回,指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要求的程序,由缺陷汽車產品制造商進行的消除其產品可能引起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缺陷的過程,包括制造商以有效方式通知銷售商、修理商、車主等有關方面關于缺陷的具體情況及消除缺陷的方法等事項,并由制造商組織銷售商、修理商等通過修理、更換、收回等具體措施有效消除其汽車產品缺陷的過程。 【汽車召回名詞解釋】 汽車產品,指按照國家標準《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GB/T3707.1)中所規定的,用于載運人員、貨物,由動力驅動,或者被牽引的道路車輛(不包括農用運輸車)。 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在某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汽車產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缺陷,具體包括汽車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以及不符合有關汽車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兩種情形。 制造商,指在中國境內注冊,制造、組裝汽車產品并以其名義頒發產品合格證的企業,以及將制造、組裝的汽車產品已經銷售到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 銷售商,指銷售汽車產品,并收取貨款、開具發票的企業。 租賃商,指以營利為目的,提供汽車產品為他人使用,收取租金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修理商,指為汽車產品提供維護、修理服務的企業和個人。 進口商,指從境外進口汽車產品到中國境內的企業。進口商可以視同為汽車產品制造商。 制造商、銷售商、修理商、租賃商、進口商,統稱經營者。 車主,包括以使用為目的依法享有汽車產品所有權,或者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汽車產品,根據分期付款合同在未付清全部車款前尚未獲得汽車產品所有權,但已獲得完全使用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或者根據租賃合同,獲得汽車產品使用權的承租人。 召回,指按照本規定要求的程序,由缺陷汽車產品制造商進行的消除其產品可能引起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缺陷的過程,包括制造商以有效方式通知銷售商、修理商、車主等有關方面關于缺陷的具體情況及消除缺陷的方法等事項,并由制造商組織銷售商、修理商等通過修理、更換、收回等具體措施有效消除其汽車產品缺陷的過程。 【國外汽車召回的情況介紹】 汽車召回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兒。其中,美國的召回歷史最長,相關的管理程序也最嚴密。美國早在1966年就開始對有缺陷的汽車進行召回了(主管部門為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參見美國"國家交通和機動車輛安全法"和美國法典第49條第301章),至今美國已總計召回了2億多輛整車,2400多萬條輪胎。涉及的車型有轎車、卡車、大客車、摩托車等多種,全球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廠在美國都曾經歷過召回案例。在這些召回案例中,大多數是由廠家主動召回的,但也有一些是因NHTSA的影響或NHTSA通過法院強制廠家召回的。美國法律規定,如果汽車廠家發現某個安全缺陷,必須通知NHTSA以及車主、銷售商和代理商,然后再進行免費修復。NHTSA負責監督廠家的修復措施和召回過程,以保證修復后的車輛能夠滿足法定要求。 日本從1969年開始實施汽車召回制度,1994年將召回寫進《公路運輸車輛法》,并在2002年做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截至2001年日本共召回缺陷車輛3483萬輛,僅2001年就召回329萬輛。其中,大多數是由企業依法自主召回。 韓國從1992年開始進行汽車召回,當年只召回了1100輛,無論是汽車廠家還是車主對召回的認識都不十分清楚。但隨著政府對汽車安全的要求更加嚴格,車主權利意識的不斷提高,召回數量在不斷增加。到2000年,召回數量增加到56萬輛,2001年57萬輛,2002年129萬輛。這并不是說汽車質量下降了,而是說明公眾的質量意識提高了。 法國實行汽車召回制度也有了相當長的時間,對缺陷汽車召回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管理制度。在法國,汽車召回屬于各種商品召回的一部分,其法律依據是法國消費法的L221-5條款。這一條款授權政府部門針對可能對消費者造成直接和嚴重傷害的產品發出產品強制召回令。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政府很少通過發布政令的方式來進行強制性的商品召回,而是鼓勵生產廠商自行進行商品召回。只有當問題商品對消費者構成嚴重威脅,或生產廠商對存在的安全問題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時,才會通過法律手段強制生產廠商實行召回。通常,廠商在發現缺陷時,會首先擬定一份新聞通告,說明產品存在的問題和可能導致的危險,要求消費者盡快送還問題商品。新聞通告一般首先送往法新社,經其播發后,全國主要報紙一般都會予以轉載。與此同時,廠商還會以廣告的方式在廣播、電視以及影響較大的地方報紙和專業雜志上(如汽車雜志)發布召回通告。當然,對于汽車和大型家用電器,由于商家一般都會保留消費者的姓名和地址等資料,因此也可以直接通過投寄信件的方式進行通知。近年來隨著因特網的日益普及,一些網站上也長期登載商品召回信息,如CEPR(歐洲風險預防中心)的網站就是這個領域的專業網站。 作為主管部門,法國公平貿易、消費事務和欺詐監督總局在廠商決定對其產品進行召回處理時,將予以全面的協作和監督。但是,法國的汽車制造商在決定采取召回行動時并沒有通報主管部門的義務,因為有關法規中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公平貿易、消費事務和欺詐監督總局往往是通過專業雜志或有關網站來了解汽車召回的信息。有些制造商甚至還有一種被稱為"無聲召回"的做法:即當車主把車輛送往專修店進行例行保養或維修時,專修店根據廠商的要求對車輛進行必要的檢查和處理,消除有關的安全隱患。當地有關專家對廠商不必通報主管部門即可進行汽車召回的做法多次提出質疑,對于所謂的"無聲召回"更是極力反對。他們認為,廠商通過"無聲召回"無法完全消除安全隱患,因為許多車主往往不在專修店修車和保養,許多問題車輛因此得不到應有的解決。因此,盡管法律上沒有相關規定,汽車生產廠商同主管部門的協調正在不斷加強,雙方之間的對立關系也正在發生變化。許多廠商也認識到,他們通過同主管部門加強關系能夠得到不少幫助;而主管部門近年來也正在試圖改變自己的形象,努力成為能夠在廠商處理安全問題時提供專業知識的對話者。 據公平貿易、消費事務和欺詐監督總局一名負責人透露,在去年處理韓國某品牌汽車輪胎存在爆胎隱患的過程中,制造商同主管部門的協作卓有成效。制造商代表向主管部門介紹了解決問題的具體方式并通報了召回決定。主管部門則在諸如發布新聞通告、向用戶發送通知信以及在專業刊物上發表通知等方面給予了廠商一定的幫助。由于雙方的努力,召回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據透露,法國正在進一步完善商品召回方面的有關法律法規,預計在不遠的將來,汽車生產廠商在決定對產品進行召回前可能也將像美國等國家的廠商一樣首先通報主管部門。公平貿易、消費事務和欺詐監督總局的專家認為,隨著汽車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任何汽車產品都會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許多被召回的汽車實際上并不存在行駛方面的安全隱患,召回是為了改進車的機動性能和配置,目的是讓汽車的質量更好,讓消費者更加滿意。他強調,一次成功的召回絲毫不會對廠商及其產品的形象造成危害,相反,將有利于增強人們對廠商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國內汽車召回的情況介紹】 2004年6月17日,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主動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遞交召回申請,決定于6月18日開始與日本馬自達公司同步召回于2002年12月26日至2004年3月25日期間生產的Mazda6轎車,進行燃油箱隔熱件加裝。此番事件使一汽轎車成為中國汽車召回制度的第一個“吃螃蟹者”,同時更成為尊重中國用戶的先行者! 據了解,Mazda6在全球市場并未接到由于上述缺陷所帶來的事故報告,該缺陷完全是日本馬自達公司通過實驗室試驗發現的。一汽轎車之所以在日前接到馬自達的正式報告之后,決定與馬自達采取統一行動,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國的廣大用戶能夠享受到與國際市場同步的服務。一汽轎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于洪江表示:“當時在與馬自達公司談技術引進時,我們就要求日方不僅要提供全球同步的新產品,而且要提供全球一致的高水平服務,創造讓客戶放心的用車環境。自從公布Mazda62.3的召回公告后,用戶來電十分多,絕大多數用戶對我們的舉動表示了理解和贊賞”。 我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的實施日期是10月1日。在法規還未實施之前,一汽轎車并沒有效仿以前諸多廠家的做法,用一個含混隱晦的諸如“免費保養”、“回饋行動”的名義,把問題消弭在無聲無息當中,而是大膽、自覺地走上了法制的軌道。一汽轎車向廣大用戶提供與全球同步的優秀產品和國際化的售后服務,重視用戶生命安全,在成為“第一汽車,第一伙伴”理念忠實踐行者的同時,更積極推動了汽車行業的法制建設。這表達了一種經營理念的高尚境界。 召回制度是一個舶來品,只要簡單了解一下國外實施召回的歷史和情況,我們就會發現召回行動一般都是廠商主動去做的。在這個制度的威懾下,世界車壇幾乎每一款車型都有數量不等的召回記錄,不管它多么負有盛名�!爸鲃诱倩亍笔钦\實品質的表現,是一種勇于負責的行為,值得稱贊。在召回法規還沒有實施的現在,別的轎車產品沒有主動召回,并不等于沒有設計和質量上的安全缺陷和隱患,主動與被動的根本區別在于如何對待消費者的態度上。從這個意義上講,一汽轎車此番舉動堪稱尊重本土用戶的先行者。但愿在一汽轎車之后,不乏誠實的步塵者。真是這樣的話,不啻是中國消費者的一大福音。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對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事項的管理,消除缺陷汽車產品對使用者及公眾人身、財產安全造成的危險,維護公共安全、公眾利益和社會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汽車產品生產、進口、銷售、租賃、修理活動的,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汽車產品的制造商(進口商)對其生產(進口)的缺陷汽車產品依本規定履行召回義務,并承擔消除缺陷的費用和必要的運輸費;汽車產品的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應當協助制造商履行召回義務。 第四條售出的汽車產品存在本規定所稱缺陷時,制造商應按照本規定中主動召回或指令召回程序的要求,組織實施缺陷汽車產品的召回。 國家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和汽車產業管理要求,按照汽車產品種類分步驟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制度。 國家鼓勵汽車產品制造商參照本辦法規定,對缺陷以外的其他汽車產品質量等問題,開展召回活動。 第五條本規定所稱汽車產品,指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用于載運人員、貨物,由動力驅動或者被牽引的道路車輛。 本規定所稱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在某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汽車產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或者不符合有關汽車安全的國家標準的情形。 本規定所稱制造商,指在中國境內注冊,制造、組裝汽車產品并以其名義頒發產品合格證的企業,以及將制造、組裝的汽車產品已經銷售到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 本規定所稱進口商,指從境外進口汽車產品到中國境內的企業。進口商視同為汽車產品制造商。 本規定所稱銷售商,指銷售汽車產品,并收取貨款、開具發票的企業。 本規定所稱租賃商,指提供汽車產品為他人使用,收取租金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本規定所稱修理商,指為汽車產品提供維護、修理服務的企業和個人。 本規定所稱制造商、進口商、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統稱經營者。 本規定所稱車主,是指不以轉售為目的,依法享有汽車產品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本規定所稱召回,指按照本規定要求的程序,由缺陷汽車產品制造商(包括進口商,下同)選擇修理、更換、收回等方式消除其產品可能引起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缺陷的過程。 第二章缺陷汽車召回的管理 第六條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稱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缺陷汽車召回的組織和管理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配合主管部門開展缺陷汽車召回的有關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各直屬檢驗檢疫機構(以上稱地方管理機構)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缺陷汽車召回的監督工作。 第七條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期限,整車為自交付第一個車主起,至汽車制造商明示的安全使用期止;汽車制造商未明示安全使用期的,或明示的安全使用期不滿10年的,自銷售商將汽車產品交付第一個車主之日起10年止。 汽車產品安全性零部件中的易損件,明示的使用期限為其召回時限;汽車輪胎的召回期限為自交付第一個車主之日起3年止。 第八條判斷汽車產品的缺陷包括以下原則: (一)、經檢驗機構檢驗安全性能存在不符合有關汽車安全的技術法規和國家標準的; (二)、因設計、制造上的缺陷已給車主或他人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 (三)、雖未造成車主或他人人身、財產損害,但經檢測、實驗和論證,在特定條件下缺陷仍可能引發人身或財產損害的。 第九條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按照制造商主動召回和主管部門指令召回兩種程序的規定進行。 制造商自行發現,或者通過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或者通過銷售商、修理商和車主等相關各方關于其汽車產品缺陷的報告和投訴,或者通過主管部門的有關通知等方式獲知缺陷存在,可以將召回計劃在主管部門備案后,按照本規定中主動召回程序的規定,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 制造商獲知缺陷存在而未采取主動召回行動的,或者制造商故意隱瞞產品缺陷的,或者以不當方式處理產品缺陷的,主管部門應當要求制造商按照指令召回程序的規定進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 第十條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建立缺陷汽車產品信息系統,負責收集、分析與處理有關缺陷的信息。經營者應當向主管部門及其設立的信息系統報告與汽車產品缺陷有關的信息。 第十一條主管部門應當聘請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并由專家委員會實施對汽車產品缺陷的調查和認定。根據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主管部門可以委托國家認可的汽車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實施有關汽車產品缺陷的技術檢測。專家委員會對主管部門負責。 第十二條主管部門應當對制造商進行的召回過程加以監督,并根據工作需要部署地方管理機構進行有關召回的監督工作。 第十三條制造商或者主管部門對已經確認的汽車產品存在缺陷的信息及實施召回的有關信息,應當在主管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向社會公布。 第十四條缺陷汽車產品信息系統和指定的媒體發布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應當客觀、公正、完整。 第十五條從事缺陷汽車召回管理的主管部門及地方機構和專家委員會、檢驗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調查、認定、檢驗等過程中應當遵守公正、客觀、公平、合法的原則,保守相關企業的技術秘密及相關缺陷調查、檢驗的秘密;未經主管部門同意,不得擅自泄露相關信息。 第三章經營者及相關各方的義務 第十六條制造商應按照國家標準《道路車輛識別代號》(GB/T16735-16738)中的規定,在每輛出廠車輛上標注永久性車輛識別代碼(VIN);應當建立、保存車輛及車主信息的有關記錄檔案。對上述資料應當隨時在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備案。 制造商應當建立收集產品質量問題、分析產品缺陷的管理制度,保存有關記錄。 制造商應當建立汽車產品技術服務信息通報制度,載明有關車輛故障排除方法,車輛維護、維修方法,服務于車主、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通報內容應當向主管部門指定機構備案。 制造商應當配合主管部門對其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進行的調查,提供調查所需的有關資料,協助進行必要的技術檢測。 制造商應當向主管部門報告其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不得以不當方式處理其汽車產品缺陷。 制造商應當向車主、銷售商、租賃商提供本規定附件3和附件4規定的文件,便于其發現汽車產品存在缺陷后提出報告。 第十七條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應當向制造商和主管部門報告所發現的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的相關信息,配合主管部門進行的相關調查,提供調查需要的有關資料,并配合制造商進行缺陷汽車產品的召回。 第十八條車主有權向主管部門、有關經營者投訴或反映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并可向主管部門提出開展缺陷產品召回的相關調查的建議。 車主應當積極配合制造商進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 第十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向主管部門和地方管理機構報告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 主管部門針對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進行調查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四章汽車產品缺陷的報告、調查和確認 第二十條制造商確認其汽車產品存在缺陷,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向主管部門報告;制造商在提交上述報告的同時,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以有效方式通知銷售商停止銷售所涉及的缺陷汽車產品,并將報告內容通告銷售商。境外制造商還應在10個工作日內以有效方式通知進口商停止進口缺陷汽車產品,并將報告內容報送商務部并通告進口商。 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發現其經營的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或者接到車主提出的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投訴,應當及時向制造商和主管部門報告。 車主發現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可通過有效方式向銷售商或主管部門投訴或報告。 其他單位和個人發現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應參照上述附件中的內容和格式向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一條主管部門接到制造商關于汽車產品存在缺陷并符合附件2的報告后,按照第五章缺陷汽車產品主動召回程序處理。 第二十二條主管部門根據其指定的信息系統提供的分析、處理報告及其建議,認為必要時,可將相關缺陷的信息以書面形式通知制造商,并要求制造商在指定的時間內確認其產品是否存在缺陷及是否需要進行召回。 第二十三條制造商在接到主管部門依第二十二條規定發出的通知,并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后,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依附件2的書面報告格式向主管部門提交報告,并按照第五章缺陷汽車產品主動召回程序實施召回。 制造商能夠證明其產品不需召回的,應向主管部門提供詳實的論證報告,主管部門應當繼續跟蹤調查。 第二十四條制造商在第二十三條所稱論證報告中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明材料或其提供的證明材料不足以證明其汽車產品不存在缺陷,又不主動實施召回的,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調查和鑒定,制造商可以派代表說明情況; 主管部門認為必要時,可委托國家認可的汽車質量檢驗機構對相關汽車產品進行檢驗。 主管部門根據專家委員會意見和檢測結果確認其產品存在缺陷的,應當書面通知制造商實施主動召回,有關缺陷鑒定、檢驗等費用由制造商承擔。如制造商仍拒絕主動召回,主管部門應責令制造商按照第六章的規定實施指令召回程序。 第五章缺陷汽車產品主動召回程序 第二十五條制造商確認其生產且已售出的汽車產品存在缺陷決定實施主動召回的,應當在按本規定第二十條或者第二十三條的要求向主管部門報告,并應當及時制定包括以下基本內容的召回計劃,提交主管部門備案: (一)有效停止缺陷汽車產品繼續生產的措施; (二)有效通知銷售商停止批發和零售缺陷汽車產品的措施; (三)有效通知相關車主有關缺陷的具體內容和處理缺陷的時間、地點和方法等; (四)客觀公正地預測召回效果。 境外制造商還應提交有效通知進口商停止缺陷汽車產品進口的措施。 第二十六條制造商在向主管部門備案同時,應當立即將其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可能造成的損害及其預防措施、召回計劃等,以有效方式通知有關進口商、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和車主,并通知銷售商停止銷售有關汽車產品,進口商停止進口有關汽車產品。制造商須設置熱線電話,解答各方詢問,并在主管部門指定的網站上公布缺陷情況供公眾查詢。 第二十七條制造商依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提交附件2的報告之日起1個月內,制定召回通知書,向主管部門備案,同時告知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和車主,并開始實施召回計劃。 第二十八條制造商按計劃完成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后,應在1個月內向主管部門提交召回總結報告。 第二十九條主管部門應當對制造商采取的主動召回行動進行監督,對召回效果進行評估,并提出處理意見。 主管部門認為制造商所進行的召回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可通知制造商再次進行召回,或依法采取其他補救措施。 第六章缺陷汽車產品指令召回程序 第三十條主管部門依第二十四條規定經調查、檢驗、鑒定確認汽車產品存在缺陷,而制造商又拒不召回的,應當及時向制造商發出指令召回通知書。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責令認證機構暫�;蚴栈仄嚠a品強制性認證證書。對境外生產的汽車產品,主管部門會同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對缺陷汽車產品暫停進口的公告,海關停止辦理缺陷汽車產品的進口報關手續。在缺陷汽車產品暫停進口公告發布前,已經運往我國尚在途中的,或業已到達我國尚未辦結海關手續的缺陷汽車產品,應由進口商按海關有關規定辦理退運手續。 主管部門根據缺陷的嚴重程度和消除缺陷的緊急程度,決定是否需要立即通報公眾有關汽車產品存在的缺陷和避免發生損害的緊急處理方法及其他相關信息。 第三十一條制造商應當在接到主管部門指令召回的通知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通知銷售商停止銷售該缺陷汽車產品,在10個工作日內向銷售商、車主發出關于主管部門通知該汽車存在缺陷的信息。境外制造商還應在5個工作日內通知進口商停止進口該缺陷汽車產品。 制造商對主管部門的決定等具體行政行為有異議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主管部門通知中關于制造商進行召回的內容暫不實施,但制造商仍須履行前款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二條制造商接到主管部門關于缺陷汽車產品指令召回通知書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應當向主管部門提交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五條要求的有關文件。 第三十三條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該缺陷汽車產品召回計劃后5個工作日內將審查結果通知制造商。 主管部門批準召回計劃的,制造商應當在接到批準通知之日起1個月內,依據批準的召回計劃制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通知書,向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和車主發出該召回通知書,并報主管部門備案。召回通知書應當在主管部門指定的報刊上連續刊登3期,召回期間在主管部門指定網站上持續發布。 主管部門未批準召回計劃的,制造商應按主管部門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并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再次向主管部門遞交修改后的召回計劃,直至主管部門批準為止。 第三十四條制造商應在發出召回通知書之日起,開始實施召回,并在召回計劃時限內完成。 制造商有合理原因未能在此期限內完成召回的,應向主管部門提出延長期限的申請,主管部門可根據制造商申請適當延長召回期限。 第三十五條制造商應自發出召回通知書之日起,每3個月向主管部門提交符合本規定要求的召回階段性進展情況的報告;主管部門可根據召回的實際效果,決定制造商是否應采取更為有效的召回措施。 第三十六條對每一輛完成召回的缺陷汽車,制造商應保存符合本規定要求的召回記錄單。召回記錄單一式兩份,一份交車主保存,一份由制造商保存。 第三十七條制造商按計劃完成召回后,應在1個月內向主管部門提交召回總結報告。 第三十八條主管部門應對制造商提交的召回總結報告進行審查,并在15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制造商審查結論。審查結論應向社會公布。 主管部門認為制造商所進行的召回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可責令制造商采取補救措施,再次進行召回。 如制造商對審查結論有異議,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在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期間,主管部門的決定暫不執行。 第三十九條主管部門應及時公布制造商在中國境內進行的缺陷汽車召回、召回效果審查結論等有關信息,通過指定網站公布,為查詢者提供有關資料。 主管部門應向商務部和海關總署通報進口缺陷汽車的召回情況。 第七章罰則 第四十條制造商違反本規定第十六條第一、二、三、四款規定,不承擔相應義務的,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應當責令其改正,并予以警告。 第四十一條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違反本規定第十七條有關規定,不承擔相應義務的,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可以酌情處以警告、責令改正等處罰;情節嚴重的,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門可責令制造商重新召回,通報批評,并由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處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一)制造商故意隱瞞缺陷的嚴重性的; (二)試圖利用本規定的缺陷汽車產品主動召回程序,規避主管部門監督的; (三)由于制造商的過錯致使召回缺陷產品未達到預期目的,造成損害再度發生的。 第四十三條從事缺陷汽車管理職能的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受其委托進行缺陷調查、檢驗和認定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違反保密規定的,給予行政處分;直接責任人徇私舞弊,貪贓枉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關專家作偽證,檢驗人員出具虛假檢驗報告,或捏造散布虛假信息的,取消其相應資格,造成損害的,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四條制造商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不免除車主及其他受害人因缺陷汽車產品所受損害,要求其承擔的其他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本規定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解釋。 第四十六條本規定自2004年10月1日起實施。 [編輯本段] 【召回公告示例】 上海大眾召回部分帕薩特領馭 制造商:上海大眾 召回時間:2007-11-15至2007-12-14 涉及數量:2440輛 車型型號年款VIN范圍 帕薩特領馭基本型(Trendline)及豪華型(Luxury)(2.0、1.8T車型)SVW7183LJD(豪華型)、SVW7183LJi(豪華型)、SVW7183MJD(豪華型)、SVW7183MJi(豪華型、基本型)、SVW7203EPD(基本型)、SVW7203EPi(基本型)、SVW7203FPD(基本型)、SVW7203FPi(基本型)07款詳細 缺陷情況 在產品升級過程中,部分帕薩特領馭轎車由于中央集控控制器的軟件參數設置問題,導致遙控鑰匙單獨開啟行李箱再關閉后,行李箱自動鎖閉功能不能正常啟用。 可能后果 如用戶按上述方式操作,沒有通過集控閉鎖按鈕鎖閉行李箱,行李箱存在可以被打開的風險,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維修措施 免費對上述車輛中央集控控制器軟件參數進行重新設置。在參數重新設置之前,用戶可通過集控閉鎖按鈕鎖閉行李箱。 投訴情況 車主通知上海大眾將通過客戶服務中心及特約維修站分別以掛號信及電話的形式通知召回范圍內的車主,請用戶將車輛送到上海大眾特約維修站進行召回檢修。用戶可致電上海大眾客戶服務中心“1010-6789”售后服務熱線進行咨詢。 其他信息 用戶也可以登錄中國汽車召回網,或撥打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熱線電話010-65537365了解本次召回的詳細信息。 【解讀中國汽車召回制度】 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共同制定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2004年03月16日頒布,將于10月1日起正式開始實施。 國家質檢總局作為主管質量工作的部門,根據《產品質量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當前社會實際需要,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起草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并經過在互聯網和報紙上公開征求意見,召開由各方代表參加的立法聽證會等程序,使這項立法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認同。相信這個規定對保護消費者和車主的合法權益,督促汽車經營者提高質量水平,促進全社會誠信水平的提高將起到積極作用。 認定:國家將設專家委員會 頒布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要求,對于汽車產品缺陷的認定由專門成立的專家委員會負責。 據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于獻忠介紹,為了使缺陷汽車管理制度建立在科學、客觀、公正的基礎上,質檢總局將選擇具有客觀性、公正性的檢驗機構,組織建立專業配套的專家委員會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必要時委托進行有關汽車產品缺陷的調查、技術檢測和確認等項工作。目前,上述工作已有初步方案。 此外,《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明確提出,對于有關專家作偽證,檢驗人員出具虛假檢驗報告,或捏造散布虛假信息的,取消其相應資格,造成損害的,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策:車商隱瞞缺陷:罰! 頒布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為企圖隱瞞缺陷的汽車制造商制定了懲處辦法,除必須重新召回,通報批評外,還將被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據起草這部規定的有關專家介紹,制造商發生下列三種情況將受到懲處:一是制造商故意隱瞞缺陷的嚴重性;二是制造商試圖利用本規定的缺陷汽車產品主動召回程序,規避主管部門監督;三是由于制造商的過錯致使召回缺陷產品未達到預期目的,造成損害再度發生。 另外,制造商拒不執行指令召回的,將被暫�;蚴栈仄嚠a品強制性認證證書。對境外生產的汽車產品,將停止辦理缺陷汽車產品的進口報關手續。在缺陷汽車產品暫停進口公告發布前,已經運往我國尚在途中的,或業已到達我國尚未辦結海關手續的缺陷汽車產品,應由進口商按海關有關規定辦理退運手續。 解讀:召回不等于退換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04年3月15日正式頒布,有關專家提醒廣大車主,缺陷汽車被召回并不等于舊車退還廠家,再換新車。 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產品質量處處長汪立昕說,召回所說的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等方面的原因在某一批次、型號或類別的產品中普遍存在的同一缺陷,這種缺陷更多地表現為潛在的隱患。召回是針對群發性的故障,而不是偶然性造成的個案,產品某一方面有缺陷,并不意味著產品整體不好。如2003年發生群發性故障的幾種車型,都是技術含量十分高的汽車產品。 提示:消費者不承擔召回費用 缺陷汽車召回,是否要消費者承擔一定費用呢?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召回對消費者是免費的。 這位負責人說,汽車召回是以消除缺陷、避免傷害為目的,一般召回是以更換、修理缺陷部件為主要特征,具體召回活動由制造商組織完成并承擔相應費用。因此,召回對消費者一般是免費的。 同時,企業的召回活動又是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的,政府主管部門在整個召回過程中要給予監督和指導,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是一項十分復雜而龐大的系統性工作,涉及政策研究、法規制定、前期技術準備、信息網絡建設、實施后的日常運行管理以及宣傳、培訓等方方面面,需要國家專項財政予以支持。 上報:消費者對汽車缺陷的上報 1)如果條件允許,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車輛交給制造商指定的維修站進行診斷和維修。 2)如果您認為該問題可能影響安全,應立即將此問題的詳細情況報告給國家缺陷汽車信息系統(http://www.qiche365.org.cn/index/complain/com.htm),并查詢制造商是否已就此問題實施召回。 3)除了向國家缺陷汽車信息系統投訴外,還應當將此問題報告給汽車生產商。 4)如果該車型正在進行召回,您應當盡快將車開到制造商指定的地方,制造商將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為您免費消除缺陷。 國內汽車召回制度日臻成熟 實施兩年多的汽車召回制度,在我國正走向成熟。日前,來自國家質監總局的消息稱,去年22家廠商實施36次召回,累計召回達28萬輛。汽車生產廠家不再忌談召回,也很少利用召回機會作秀炒作。雖然有個別廠家仍在召回問題上采取回避態度,但多數企業已經將召回作為對消費者負責和表現企業誠信度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召回制度為車主利益保駕護航的作用已經非常明顯。 一年召回車逾28萬輛 據統計,2006年全年共有22家廠商實施了36次召回行動,平均每月3次,召回車輛累計超過28萬輛。僅去年10月、11月份,就有6家汽車企業進行召回,召回汽車數量超過18萬輛。去年10月,長安福特和北京現代實施了國內迄今為止召回問題車輛數量最多的行動。 在召回車型方面,去年有超過35款車型被召回,總數相比2005年呈上升趨勢。召回涉及的汽車產品等級越來越高、所涉及的安全程度和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目前,召回汽車存在的缺陷涉及到底盤、發動機、方向盤等各個方面,全部企業都是根據質檢總局的建議主動召回。 據了解,自2004年3月實施召回制度以來,全國共有31家國內外生產廠家進行了74次主動召回,召回車輛666304輛。去年召回次數就幾乎占到一半。 廠家借此提高誠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還把全部載客車輛都納入召回范圍,進一步擴大了召回范圍。 隨著召回制度走向成熟,汽車生產廠家也不再忌談召回。不少廠家在向質監總局提出召回申請的同時,已經把解決方法同時提交。同時,前兩年,不少廠家利用召回行動作秀甚至進行營銷的行為幾乎絕跡。廠家對召回制度抱以更加積極、負責的態度,經銷商配合的熱情也更加強烈。 國內召回率不高 不過,汽車召回制度在目前面臨著新的難題——召回率較低,車主參與熱情不高。召回制度實施后第一個“吃螃蟹”的一汽轎車召回馬自達6,當時的召回率高達95%。但現在的召回率不斷下降,大約只有30%。 記者了解到,不少車主的車型只要不是涉及到發動機或者是安全配置問題,一般不會第一時間到經銷商處實施召回檢修,而是趁保養或維修的機會才到經銷商處檢修。 此前,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在今年的工作中,將繼續完善汽車召回制度,爭取在立法上有所突破。由此推斷,國家將加大召回監管力度,車主的利益將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去年以來我國汽車召回一覽表 時間廠家車型數量(輛)問題所在 2007年 2月14日路虎發現者3356發動機 2月14日戴-克哈雅諾29發動機 2月14日法拉利瑪莎拉蒂總裁169用戶手冊指南 1月10日東風本田思域49500轉向/懸架 2006年 12月22日戴-克300C3104電子電器 12月21日奇瑞瑞虎1875動力傳動系統 12月1日日產碧蓮客車14車身部分 11月15日奧迪A82101電子電器 11月8日戴-克奔馳C級6發動機 10月16日長安福特三廂�?怂�52838發動機 10月16日北京現代伊蘭特、索納塔98559電子電器 10月10日廣州本田2002、2003款奧德賽29916電子電器 10月8日長豐獵豹2191發動機 8月25日雷諾風景1410車身部分 8月25日一汽豐田皇冠20069動力傳動系統 8月18日沃爾沃XC901524轉向/懸架 8月18日沃爾沃S40156發動機 7月22日戴-克300C780發動機 7月21日豐田雷克薩斯RX3002314車身部分 7月12日寶馬/華晨寶馬寶馬7、6、5系列2662轉向/懸架 6月26日戴-克哈雅諾/雷霆1011發動機 6月21日雷諾風景1671發動機 6月14日本田進口奧德賽1441轉向/懸架 6月9日通用歐寶785車身部分 6月5日豐田進口普銳斯、花冠96轉向/懸架 6月5日豐田雷克薩斯GS430、GS3001113進口部分 5月12日戴-克大捷龍532車身部分 4月28日福特翼虎193車身部分 4月19日雷諾風景JM051408車身部分 4月11日神龍富康/愛麗舍9986/9320電子電器 4月7日一汽豐田皇冠、銳志14車身部分 3月16日上海通用凱迪拉克CTS/榮御511/1953發動機/車身部分 3月13日捷豹捷豹XJ145車身部分 3月3日上海通用凱越1231制動/車輪 3月2日戴-克奔馳S級23677發動機 2月28日雷諾拉古娜291發動機 2月27日一汽華利特銳721電子電器 2月27日日產奇駿4542發動機 實施汽車召回的目的 對于國外普遍實行的召回制度,中國為什么要實行汽車召回制度?《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草案)》在第一章總則中說,為加強對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事項的管理,消除缺陷汽車產品對使用者及公眾人身、財產安全造成的不合理危險,維護公共安全、公眾利益和社會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制定本規定。 召回范圍的界定 缺陷汽車的召回范圍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進口、銷售、租賃、修理汽車產品的制造商、進口商、銷售商、租賃商、修理商應當遵守本規定。本規定中所稱制造商,指在中國境內注冊,制造,組裝汽車產品并以其名義頒發產品合格證的企業,以及將制造,組裝的汽車產品已經銷售到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