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江蘇境內已有千余家4S、特約維修店,兩萬家普通維修店 面對“第一代”平民車主們 汽車市場,如何接招又如何發力 月薪6000元左右的李達誠,最近第一次自費修了自己的私家車,花去800多元,很是心疼。他不知道,這個價格是不是貴了?他還懷疑,修理廠用的是不是原廠配件?相關閱讀:大量水浸車近期或涌向二手車市 保養費用漸成車主緊箍咒 捧車族增多 李達誠,只是江蘇眾多“第一代”平民車主的縮影。率先進入“汽車社會”的江蘇,大多數的“第一代”平民車主已購車3—5年,車子陸續進入了維修高峰,而他們對汽修服務空前細膩的關注,也向當下快速擴張的汽修市場提出了新的挑戰。 “第一代”平民車主遭遇修車困惑 5月10日,家住南京市江寧區“明月港灣”的李達誠像往常一樣打開車門,準備發動汽車去上班。可是,點火不著,再點,仍沒反應——車子怎么了? 在珠江路一家電子公司上班的他買車3年,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有點慌。是的,以前只有因擦碰而到4S店維修過,可那是保險公司付費,自己從未考慮過價錢。想到4S店比較貴,最終他在網上找了一家汽修公司,“拖車+維修”,花去800多元。可是,如開頭所述的擔心卻一直縈繞心間。 這種疑慮,或許你也有過,或許你不久就會碰到。畢竟,在悄無聲息中,“汽車時代”已然來到。 記者手頭有幾組數據—— 截至2009年底,江蘇汽車保有量達到458萬輛,比上年增加22.77%,其中,私人轎車擁有量達到216.5萬輛,同比增加35.19%;伴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我省的機動車維修行業也是迅猛發展,2009年全省共有維修企業20211家,比上年增加1298家。 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江蘇作為發達省份,先行遭遇“第一代”平民車主的問題。和以前開私家車的“富人”相比,他們對價格分外敏感;而與為公家開車的專職駕駛員相比,他們對汽車性能幾乎一竅不通;同時,“第一代”平民車主多是知識階層,有著較強的維權意識——這些特點,都給汽修市場帶來了新的考驗。 信息不對稱,汽修市場魚龍混雜 李達誠的疑慮,在一定程度上與他選擇的維修企業有關,也和當下汽修市場不能完全讓人放心密不可分。 據了解,目前江蘇市場上的汽車維修企業,包括4S、3S店(銷售、維修一體店,只負責一種品牌)、特約維修站(廠家授權維修店,只修不賣,可以負責幾種品牌)1275家,以及普通機動車維修店近兩萬家;按維修能力,又可分為一類、二類、三類企業,其比例約為1∶3∶8.8。 記者調查發現,當下的汽修市場主要存在兩大問題,而這些問題又主要集中于面廣量大的二三類企業中:一是服務質量規范體系尚不完善。雖然我省已經出臺了地方標準《機動車維修服務質量規范》,并于今年啟動維修服務質量達標活動,但目前企業執行狀態參差不齊。各汽車品牌主機廠一般都要求4S店建立維修服務體系,而其他二類企業,特別是三類企業,在服務態度、服務水平、服務質量等方面缺乏一個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二是服務收費存在不透明現象。《江蘇省機動車維修管理條例》規定,機動車維修經營者應當公示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但仍然有少數企業未公示或實際執行與公示不一致的收費標準,個別不良企業還存在收費欺詐現象。 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的同志坦言,影響汽修市場和諧的病灶在于“信息不對稱”。人們在修車時,常常會對車輛是否維修、到底修了哪些項目、配件是否更換、自購配件是否用到自己車上,心存疑慮。事實上,也確實有一些企業在維修過程中把小問題說成大問題,把沒問題說成有問題,把本可以修復的配件進行更換。 信譽公示,能否消除市場“潛規則” 最近,我省信譽維修企業正在“江蘇交通網”上公示。而信譽管理,恰是我省近幾年來努力破解“信息不對稱”的一大探索——通過對企業的合同簽訂率、維修記錄出具率、投訴率、記分考核、滿意度調查的綜合考評,最終評選出不同等級的信譽企業。 記者注意到,經初審今年的公示名單與去年相比,有221家被降低或取消了信譽等級,其中包括一家去年的AAA企業。“這家企業因為不提供維修記錄,遭到消費者的投訴。而我們打造信譽企業的目的,其實就是幫助消費者對良莠維修減少甄別成本。” 在南京一家信譽維修店,記者看到,店堂里張貼著一張醒目的宣傳畫,上面清楚地列出了歡迎消費者監督的項目。包括:您的愛車在質保期內因同一故障,經本企業兩次以上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后續修理費用是否免去?如果進行了二級維護、總成修理、整車修理,是否出具了機動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其實也是告知了消費者6項權利。最下方,還列出了行業監督電話:96520/96196,025—84211951。 事實上,為營造一個信息透明、整飭有序的汽車維修市場,近幾年來,江蘇交通運管部門先后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新探索,不少做法還從江蘇走向了全國。 ——強推維修記錄。2007年江蘇要求每個企業在給機動車維修時必須準確登記“維修記錄”,第二年國家推廣了這一經驗。 ——統一結算清單。江蘇在全國首家推出了統一格式的結算清單,要求不同的修理廠必須采用統一格式,既便于老百姓看得明白、“橫向比較”,也便于行業管理。 ——首設地方標準。我省在全國首家推出了《機動車維修服務質量規范》,對修車設置了規范的13個環節,今年開始在部分優秀企業中率先開展達標行動。 即便如此,消費者還是存有不少對“潛規則”的擔心。比如,關于配件的質量。目前機動車維修已經由過去的就車機械修復法轉變為更換汽車配件維修法,汽車配件質量對維修的影響越來越大。據我省的一項調查統計,配件原因造成的質量糾紛,約占整個維修質量糾紛的70%。但是,我國現行的汽車配件管理體制是,生產制造業由技術監督部門負責,流通領域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因此,單靠交通部門從末端控制,效果有限。這一點,有待行業性地整合各方監管職能。本報記者杭春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