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本期話題:油價為何看不透 嘉賓:武衛強中國青年報社汽車版主編 曹鶴民族證券副總經理主持人:梁洪汽車天下主持人 受歐洲債務危機以及美國股市暴跌等因素的綜合影響,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大跌。但國內成品油價格卻持續走高。人們不禁心生感慨:為何國際油價上漲的時候國內也同步跟漲,國際油價跌的時候國內卻按兵不動?中國的油價到底怎么了?本期“星期三會客室”將分別從產業角度和證券角度,來解析看不懂的中國油價。 相關閱讀:收油不降速 樂風遭遇200車主集體投訴 莫為夏季高油耗心疼 教你省油妙招 壟斷惹的禍 主持人:現在國際油價不是下跌了嗎,為什么國內油價還是按兵不動,總是跟漲不跟跌呢? 武衛強:十年前國內油價沒有這么高,但是跟一些歐洲市場或者是美國市場相比的話已經在天花板上了,直到現在美國的油價折合成人民幣也就1升油兩三塊錢,其中還包括了其他的費用,中國的油價卻早就達到了五六塊錢的水平。 從去年開始,我們的油價里開始含了燃油稅,油價也一路走高。很多人抱怨在全球油價調幅過程中,中國油價沒有隨著這個市場發生相應的變化,只有在國際油價漲的時候,我們的油價跟得非常快,但是國際油價快速下跌的時候,我們的油價反應卻非常遲鈍,歸根結底,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石油公司目前還是處于缺乏市場競爭的階段。 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均是進入全球500強的“巨無霸”企業,自身卻缺乏市場的監督機制和市場調控機制。實際上,我國目前原油60%來自于進口。國內的原油產能雖然也非常高,國內的開采價格更是非常便宜,但是上述原因的影響,兩家企業沒有實現以低成本采購獲得低成本的價格銷售的良性循環。 曹鶴:分析油價我認為應該從三方面來看,即供應、消費和生產端。石油畢竟是戰略資源,從生產端引入實施競爭機制,可能會有一些阻力。在短期或中長期內改變目前的競爭機制,必須從定價機制上從消費端引進更多的民營企業,并對他們進行一些保護,這個可能是短期內的解決方法。 談到定價機制的問題,我認為肯定要改革。目前,希臘已經大破產了,歐洲救助的資金比上次美國金融危機還大。在全球經濟波動過程中,它的油價、股指、黃金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肯定也是跟著大起大落。但國內的油價機制只是跟著三家壟斷企業走,沒有跟著國內國際的形勢走,肯定不適合當前的形勢。 油價信息盼透明 主持人:每次國際油價變化后,坊間都在猜測近期會漲還是會跌。對于油價的變化,我們希望信息盡可能的透明,這個要求過分嗎? 武衛強:國外主要是幾大跨國石油公司壟斷著全球能源市場,主要通過股指期貨市場化的調節方式來變動它的原油價格,是一個商品。在我國石油不是商品,定價的根據很復雜。在上漲的時候,通常解釋為是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影響。但國際原油價格降的時候,則會解釋說,因為我們之前采購了大量高價位的原油,現在銷售的油還是原來的油,虧得一塌糊涂。但是要解釋清楚滯后多長時間、采購量為多少、低價位的時候是不是能夠買進更多的原油在高價位的銷售……這些事情如果不能有一個清晰的解釋,就會產生出現在的油價“看不懂”。 曹鶴:從供應商來看,目前是一種很高的壟斷狀態,從企業來看,定價機制里面考慮了成本費用和利潤率,無形中把整個企業的經營框死了。雖然兩大巨頭是上市公司,但又不完全是企業的運作,很多東西都是“大裁判”說了算。在照顧多方利益的時候,消費者肯定要處于弱勢狀態。實際上,兩大巨頭現在都是世界500強企業,這么大一個攤子,包括成本在內的各項費用是非常驚人的,要指望著所謂企業出來說清楚,它本身也是說不清楚的。 主持人:還有人抱怨說,油價高昂我們咬牙忍了,但是現在的油品質量跟人家還有很大的差別就感覺心里更冤了。 武衛強:這個真是我們很多年一直關注的話題,在中國的油品市場,油品質量如此之差,跟歐美的油品質量完全沒法比。像大眾、奧迪等跨國公司在向中國引進先進發動機技術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在每次做解釋的時候都會抱怨中國的油品質量不行。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曾經問過相關的石油公司,石油公司的人說提高油品質量的成本太高,要引進一套設備,費用承受不了。但這個解釋我們覺得非常無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