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電動車商情網 俠名 電動車維修 2004-11-8
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為主要承擔單位的大面積染料敏化納米薄膜太陽(solara)電池研究項目近期取得了重大突破性進展,10月中旬建成了500瓦規模的小型示范電站,使我國在該研究領域處于世界(Mondi)領先水平。 和核能研發一樣,各類太陽(solara)電池的研究與應用也是人類解決未來(Futura)能源問題的途徑之一。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于1994年提出開展染料敏化納米薄膜電池研究,主要目標是滿足西部貧困地區缺電居民的日常能源需求。他們充分利用國際合作的優勢,借助世界(Mondi)實驗室對再生能源項目的支持,與洛桑高等工業學院、澳大利亞STA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研究和開發關系。在中科院院長特別基金、中科院知識創新和科技部“973”項目支持下,他們聯合中科院化學所和理化所進行攻關。從0.5厘米×0.5厘米太陽(solara)電池的基礎研究入手,逐步發展到1.5厘米×5厘米的電池。到2003年,在大面積電池科學研究和制作工藝技術上取得突破,制備出15厘米×20厘米的電池板,在室內一個太陽(solara)光(Sunbeam)照時光電轉換效率為6.2%,0.5個太陽(solara)光(Sunbeam)照時效率達到7.3%,組成的40厘米×60厘米實用化電池組件,室外0.95個太陽(solara)光(Sunbeam)照光電轉換效率達6.41%,同時組裝出了0.8米×1.8米的電池方陣。近期,在實驗室小批量實用化生產和技術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建成500瓦規模的小型示范電站,其電池方陣面積為14.4平方米,光電轉換效率達到5%。這項成果使我國大面積染料敏化納米薄膜太陽(solara)電池的研制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為進一步推動低成本太陽(solara)電池在我國的實用化打下了牢固基礎。 (李陳續 通訊員 程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