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近日,很多讀者向記者反映,他們去給愛車做保養,4S店說的保養周期與汽車用戶手冊上所說的保養周期不同。這種現象讓消費者都產生了一個疑問“汽車保養周期誰說了算?” 保養周期縮短保養成本增加 王先生自己開了一輛德系進口車,去4S店做保養,4S店告知應該5000公里保養一次,而隨車的用戶手冊上卻寫著15000公里保養一次,為什么要提前保養呢? 對于王先生的提問,4S店給予的回答是:“國內的道路(Strada)與油品同歐美相比有一定差距,建議他每隔5000公里就進行一次保養。”對此,王先生則質疑“保養一次要好幾百塊,縮短保養周期,不就等于變相增加了用車成本嗎?” 王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按一輛車使用壽命為50萬公里計算,如果按4S店要求的每5000公里做一次常規保養,那么這輛車一共要進行100次保養。再按平均每次保養花費500元計算,單保養費就要花費5萬元。而如果按保養手冊上的15000公里保養的話,如上計算總花費僅在1.7萬元左右,兩者費用差別很大。” 廠家和經銷商說法不一致 4S店說的保養周期和隨車用戶手冊上的保養周期不盡相同,這種現象不僅在一些進口品牌存在,同時也在國內很多合資品牌中存在,關于保養周期的問題,記者也采訪了相關4S店和汽車品牌廠家。 就縮短保養周期的問題,西安南郊某4S店售后經理表示:“我們品牌旗下車型隨車用戶手冊上是7500公里保養一次,但是我們都會建議客戶每5000公里回來做一次保養。原因是國內的路況與油品不良,每5000公里回店一次有助于對發動機長期保養,并且提醒車主形成良好的用車習慣。” 而北郊一家同品牌4S店的售后經理則說:“廠家在用戶手冊上寫的保養周期是出于最佳經濟性的考慮,7500公里是底線。國內不僅汽油、機油質量沒有國外好,并且空氣質量也無法達標,因此,機油和三濾的更換周期必須縮短。” 隨后,記者采訪了相關汽車廠家,某歐系合資品牌的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車輛的隨車用戶手冊上的保養周期都是汽車廠依據發動機的設計并經長期測試后各自制定的,因此,以隨車用戶手冊上的保養周期為準是科學的。” 經銷商無權更改保養周期 記者針對用戶手冊保養周期的問題采訪了幾家進口車4S店,某德系進口車4S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所有車型的隨車保養手冊原均采用歐洲直譯版本,保養的周期為每1.5萬公里。但考慮到國內的油品質量、道路(Strada)狀況以及空氣質量,保養周期會縮短至每5000公里。而如果按照歐洲直譯保養手冊上的周期進行保養,會對車輛的使用造成較大的損害。” 對于此觀點,中消協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不管車輛是進口還是在國內生產,既然保養手冊使用簡體中文印制,那么消費者就認為手冊中的保養周期就是針對中國路況制定的。如果車主按照保養手冊上的規定使用車輛發生問題該如何解決,廠家就必須做出相應的解釋。 ” 該工作人員還說:“在新車交接時,經銷商有責任和義務向消費者講解說明書,并定期培訓或以其他形式普及汽車保養知識。但以贏利為目的,忽悠消費者頻繁保養的做法顯然不可取。” 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車輛的保養周期都由汽車廠家各自制定,如果汽車廠家覺得國內的路況以及油品問題影響到了發動機壽命,請他們拿出證據來。而經銷商是沒有權力更改車輛保養周期的。”(來源:華商網) 上一頁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