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油價越來越高,省油越來越受關注,“省油秘籍”也層出不窮。很多車主雖然有環保節能的意識,但對省油技巧一知半解,偏聽偏信,因而出現了很多“誤區”。所以,不管是出于環保理念還是節省費用,積累一些節油技巧和經驗很有必要。而了解節油誤區無疑是其中的一項“必修課”。 誤區一:降低燃油標號 對于汽油發動機來說,燃油標號代表著這一油品的抗爆震性,一般來說,壓縮比越高,需要加注的燃油標號也就越高。如果為了省下幾毛錢而降低了車輛的燃油標號,那么燃油可能會打亂車輛原有設計的燃燒程序,輕則造成引擎抖動,重則有可能造成汽缸積炭甚至更為嚴重的引擎損傷。 誤區二:故意低轉速駕駛 故意讓引擎在低轉速區間內工作也是一個不小的誤區,駕駛者故意低速高擋位行駛會加劇引擎的負擔,而過低的轉速也會讓引擎的燃燒不充分形成積炭。更有甚者,在起步的時候故意不踩油門,說是為了省油,但緩慢的車速給公眾道路增添了負擔。最為合理的駕駛方式就是讓引擎的工作轉速更多地處在經濟轉速區間內。 誤區三:空擋滑行為省油 事實上,現在很多車型的電噴引擎技術已經能夠做到讓車輛在帶擋滑行狀態下完全不噴油,空擋滑行引擎則會視為“怠速狀態”,因此噴出額外的燃油。而且,出于安全考慮,在下坡的時候更是堅決禁止空擋滑行,因為此時沒有了發動機的牽引阻力,車速會越來越快,如果單純用腳剎來控制車速,會使剎車片溫度驟增,從而削弱剎車力度,影響制動效果。 誤區四:提前熱車真能省油? 很多車主習慣在發動車子后先熱車一段時間,認為是愛車之道,同時也可以在行駛中達到省油的效果。這種做法也是誤區之一。 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近年推出的新車在技術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不再倡導提前熱車。事實上,這種做法費油費時,還有可能對車子直接造成損害。一組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在近年新推的車型中,引擎機件的部分磨損問題,有90%左右是在冷車發動后3分鐘內造成的。可見熱車時間不宜過長既可省油,也有利于愛車。 誤區五:盡量少加油 油耗與車重有關是正確的,但很多車主因此加油的時候考慮到這一因素而盡量少加。理論上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原因主要來自油品。 雖然油品標號一樣,但是不同時段的油品質量還是有細微的差別。在使用過程中,頻繁加油會導致油品品質不一致,從而造成在發動機中燃燒不充分,既影響了車子的動力性,也增加了油耗。相對負荷有限的燃油重量來說,這種做法并不科學。 上一頁12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