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十二五”期間,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目標是什么,每年到底能生產多少車,各個廠家是如何規劃的?在去年舉行的車企“十二五”規劃座談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介紹稱,根據各家主要車企的產銷規劃,綜合來看到2015年我國汽車產能將達2300萬~3100萬輛,幾年內還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去年我國汽車銷量就已達到1800萬輛,超過美國歷史最高水平,在這一歷史時刻審視“十二五”規劃,除了“量”外,業界其實更要在“質”上找到發展方向。 “十二五”的高要求 按照“十二五”關于汽車產業規劃的描述,總體目標是要努力實現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汽車行業要強化整車研發能力,實現關鍵零部件技術自主化,提高節能、環保和安全技術水平。如按這些標準來衡量,車企可能離達標還甚遠。 在未來(Futura)5年,量已不是這個行業的關鍵,質才是根本。而習慣于外延式擴張的中國汽車企業,一旦速度不能保障,那么很多問題都會暴露,比如企業運營效率、市場營銷手段、產品研發能力、塑造品牌的能力甚至質量把控能力。從宏觀層面看,“十二五”汽車產業政策即便不收緊,也不會像“十一五”那樣鼓勵“大干快上”。 不過,對于“十二五”的發展狀況,業界普遍持樂觀態度。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杜芳慈是用“需求”來說話的,“人均月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后,就是汽車迅速進入家庭的時代,我們已經過了這個檻兒了,我國有3億多個家庭,像美國,每個家庭大概都有1輛車,它大概保有2億輛車,我們如果保有2億輛車,大概才是2/3的家庭有車。我認為還會發展下去。從諸多現象來看,乘用車產能增速低于需求增速。”杜芳慈表示。 除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持“看多”的觀點外,主機廠也是如此。上海汽車(600104.SH)總裁陳虹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講,現在應該是幸逢其時,這對上汽本身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上汽已開始在考慮怎么做到年銷量400萬輛,300萬輛已不再是門檻了。” 陳虹強調,由于中國目前千人擁有汽車數量僅52輛,還不到全球人均水平的一半,接下來肯定會有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 汽車業資深分析師賈新光也表示,我國汽車向普通家庭普及的階段才剛剛開始,這一進程會快速展開,但對汽車普及后產生的相關問題要有所準備,關鍵的是要在安全、環保、節能上下工夫,這樣才能保證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 自主的春天? 從去年的情況看,主流乘用車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歷史較高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飽和。數據顯示,去年1~8月汽車行業產能利用率已達88%。因此擴產仍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大車企要投入精力最多的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沈寧吾表示,在工信部委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編制的中國汽車工業“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中,“十二五”期間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汽車業保持穩定增長,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自主品牌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建成世界汽車出口重要基地和出口大國,全面提升在世界汽車業中的地位。
具體目標包括:汽車產量達2500萬輛/年,摩托車產量達3800萬輛/年;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年度)達4.5萬億元,汽車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2.3%;整車出口占汽車總產量的10%~15%(含海外生產產品)。 隨著汽車業總體銷量的大幅增加,產業集中度將是“十二五”期間有關部門主抓的關鍵點,行業排名前5的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的總和,要比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并形成3~4家年產達400萬輛以上的大型企業集團。 而在產品方面,各種混合動力乘用車年產量將達到乘用車總產量的10%~1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實現商品化,各種純電動乘用車年產量達到乘用車總產量的3%~5%,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范運行,各類替代燃料汽車在有條件地區全面實現產業化。 總體上在努力實現汽車保有量翻一番的同時,燃油消耗量增加不超過50%。此外,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將達到50%,其中自主品牌轎車市場占有率達40%。關于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的表述,也是首次進入產業規劃中。 大集團至上 梳理“十二五”關于汽車業的發展規劃主旨,鼓勵自主品牌發展,鼓勵兼并重組,鼓勵新能源產品的推出是三大基調。而它們共同托起的實際就是以“四大四小”為代表的汽車產業集團。 國內各大汽車廠商都緊鑼密鼓地制定了“十二五”發展大計。截至目前,已有部分廠商率先公布“十二五”規劃,去年國內排名前十的汽車大集團: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奇瑞、比亞迪、華晨、吉利,再加上江淮和長城,在“十二五”規劃最后一年,即2015年初步規劃的總產能達3250萬輛左右,“胃口”可謂不小。 一汽集團規劃到2015年銷量超過4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比例超過50%。一汽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一汽的“十二五”規劃中,電動汽車成為重要內容,60項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成為重點突破目標。隨著對新能源技術的大規模研發,其“十二五”研發費用將超190億元。 上汽集團雖然沒有提出具體目標,但始終強調保持市場20%的份額不動搖。這不僅包括常規動力車輛,也包括新能源車輛。這也就意味著,“十二五”末,上汽很有可能成為國內首個產能突破600萬輛的車企。 北汽集團到2015年力爭進入世界汽車行業前15位,進入世界500強。北汽集團計劃2015年實現產銷300萬~35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產能力爭達70萬輛,進入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第一陣營。 而奇瑞、華晨、吉利都制定了到2015年銷量達200萬輛的目標,其中,奇瑞強調屆時新能源汽車銷量超5萬輛。 事實上,在“十一五”末,汽車產業已顯現出強者恒強的態勢,沒有規模效應的企業,可能很難在未來(Futura)五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立足。(網易汽車) 上一頁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