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今年9月,劉先生將一輛奧迪A6送到亞之杰4S店維修,送車時還只是倒檔時熄火,取車后居然還沒跑十幾公里就整車熄火在路上。出現了這種事,要不就是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太低,要不就是管理者嚴重的玩忽職守,跟媒體里報道的醫院里發生誤診事件相似。如果醫生把病人的小毛病治出了大問題,這可是一樁典型又重大的責任事故。失誤是小,失責是大,要是出了人命,還會依法嚴辦。病人如此,病車又該如何? 據車主交待,修過的汽車在熄火前曾出現機油燈亮起紅燈的現象,亞之杰也曾派人趕來救援,把車啟動后卻讓車主先把車開回家,第二天開回店再說。一般懂得汽車維修的人都知道,機油燈亮起紅燈說明油道里壓力不夠,是禁止行車的標志,如果繼續行駛,一定會造成嚴重后果。我們搞不清楚,救援隊行事為何如此草率,以至于汽車沒走幾步,便又出現反復熄火,最終被拖進店里大修。早知如此,何必又讓車主駕駛危車回家呢?這種對車主安全極不負責任的做法恰恰暴露了經銷商的售后服務的極不規范和極不到位,說嚴重點,是拿車主的生命在開玩笑,一旦出了事,那可就不再是玩笑,而是活生生的人間慘劇,企業想脫離干系是辦不到的,社會各界會發出嚴厲的質問,司法介入也不是沒有可能。 作為奧迪的特許經銷商,亞之杰在業界可是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力,很多顧客都是沖著信譽和名氣去買車的。發生上述事件,真不知道亞之杰以后在顧客中會是一個什么形象,不管用什么負面的詞去描述,一落千丈是肯定的。多少年積累的正面形象被民怨消解,曾經花掉的公關宣傳費用等于打了水飄。就像年初發生的豐田油門事件,當年的汽車業驕子一不小心滑入漩渦,從此步入了發展史中一個向下的拐點。 如今,車主劉先生并不甘心,而是通過各種渠道討要說法。經銷商行不通就去廠商,廠商再不行還可以去消協。隨著“3.15”晚會的深入人心,消費者主動維權的意識越來越強,媒體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什么事,只要一曝光,立刻就產生聚焦效應,炙烤著當事人緊張的神經。出了事后裝著沒事是沒用的,群眾的眼睛不能低估,(車吾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