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近日,筆者接到市民袁先生所打來的求助電話,袁先生稱自己的愛車前一段時間被某私人汽車維修店給“黑”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哪?經過筆者了解,原來是袁先生的車在行車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熄火的問題,于是到路邊某私人汽車修理廠維修,維修工人告訴袁先生是汽車火花塞壞掉了,于是便告知袁先生需要更換火花塞,袁先生也沒多想便更換了火花塞。但昨日去4S店保養,相關負責人卻告訴袁先生火花塞其實沒有壞掉,只是少了潤滑油,因而不能正常工作,袁先生這才恍然大悟,但卻后悔晚矣。 筆者對市郊區多家汽車維修廠進行了暗訪,在與維修工人交談中,了解到了現在的汽車維修行業確實存在很多隱患,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隱患一:以次充好 在汽車維修過程中,一些汽車維修廠利用車主不懂行,讓車主亂換配件。車上的零部件,除了部分一次成型的不能修復外(如汽車上的三濾),其它很多零部件都是可以修復的,但很多汽車工毫不考慮就拆除這個零部件,因此車主往往要花好幾倍的冤枉錢。 采訪中,汽車維修廠負責人王師傅則表示更換配件是為客戶著想。比如袁先生維修單上“火花塞”,因為里面有劃痕,“肯定會燒機油,所以在我們這里就要換”。 但維修工人李師傅的解釋是:“因為維修廠的收入與收取的費用持鉤,配件換得越多,金額越大,他們能抽取的提成就越高。”“車主想換配件,也不一定就能換到好東西。以副廠配件冒充正廠配件,不全是路邊店干的事,有些4S店也敢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筆者透露。 隱患二:“頭痛醫腳” 筆者在暗訪時,聽說了一個維修工宰人的“經典案例”:一個羅先生的車出現了水溫高、機油燈報警的事,他就開到了一家維修廠修理。但是9個月過去了,維修費用已經累計到十幾萬元,對方卻仍然不能保證修好車。第一次對方說要大修發動機,修了3個月,車主花了6萬元大修費。可是剛開回去,車子當天再次出現同樣的故障,車主只好再次將車送進維修廠,這次換了電子風扇和循環水泵。一個月后車再次出現同樣故障,第三次進了維修廠。這回店里說是曲軸壞了,換下來要2萬多元。車主說啥也不掏這個錢,對方就改成修曲軸。可修了半個月維修工又說,不只是曲軸,更重要的是你的缸蓋壞了,換上新缸蓋就好了。當然,提車要付清6萬元的缸蓋錢。這下子可惹惱了車主,他表示付款可以,但要店主做出保證,“保證某某期限內不再出現同樣的故障。”這個要求,被該廠負責人一口回絕,他表示只能保證新缸蓋質量沒問題,不能保證故障徹底排除。這種事情分析起來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修理工看不出來毛病在哪里,但這種可能幾乎是不可能,“汽修廠里不少師傅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但他們心眼用歪了。” 隱患三:故意搗亂 跟頭痛醫腳相比,有一類修理工被稱作是“黑心人”。在市郊某個偏僻的汽修廠里筆者解除了一位年輕的汽修工,據他說,增目睹過一輛七成新的汽車去調整點火時間,一個維修工當著車主和他的面仔細為汽車調整了點火時間,車主試了很滿意。臨走前,維修工收了70元維修費,給車主遞了一張名片,說專治疑難雜癥,以后有事兒您說話。 當時他就覺得很納悶,“這個師傅怎么不宰人了?”誰知三天后,那位車主又來了,說修過之后還是很沒勁兒。維修工開始仔細檢查起汽車的發動機,最后的結論是:車子前期保養很不到位,發動機磨損嚴重,最根本的法子自然是換發動機。換發動機可得好幾萬元,車主很猶豫。修理工看起來非常為顧客著想,又幫車主仔細檢查了一遍車子,然后他給車主說了一個好消息:發動機可以不換,但是發動機的缸頭必須換。換缸頭一萬多,修理工一下提成好幾千元。這個秘密,他后來才摸清。原來,車主第一次來調整點火時間時,維修工悄悄地在汽車發動機的空氣格里塞了一個小團棉紗,這樣一來,發動機的通氣渠道被堵住,汽車當然沒勁兒。而這種秘密只有維修工自己清楚,在別的地方根本檢查不出來,所以車主很快成了他的回頭客。在此,筆者提醒消費者,一定多長心眼,俗話說“久病成醫”,遇到難題多咨詢身邊的車友,積攢經驗;其次我們也呼吁社會中能少一些“道道兒”。水母網 上一頁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