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 俠名 汽車保養維修 2008-1-4 1
懸架是汽車重要總成之一,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汽車的平順性和操縱穩定性。 從控制力的角度劃分,懸架可分為被動懸架,半主動懸架和主動懸架。
主動懸架有作為直接力發生器的動作器,可以根據輸入與輸出進行最優的反饋控制,使懸架有最好的減振特性,以提高汽車的平順性和操縱穩定性。 半主動懸架可看作由可變特性的彈簧和減振器組成的懸架系統,雖然它不能隨外界的輸入進行最優的控制和調節,但它可按儲存在計算機中的各種條件下最優彈簧和減振器的優化參數指令來調節彈簧的剛度和減振器的阻尼狀態,使懸架對復雜多變的路面狀況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半主動懸架的發展概況 半主動懸架的概念首先由Crosby和Karnopp于1973年提出,Karnopp還提出天棚阻尼控制模型和實現方法。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才有試驗性的產品問世,但它投入應用的速度比主動懸架快得多。隨著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半主動懸架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工廠。 1975年,Margolis等人提出了“開關”控制的半主動懸架,1983年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開發了具有3種減振工況的“開關”式半主動懸架,并應用于ToyotaSoarer280GT型轎車上。 1986年,KimBrough在半主動懸架控制方法中引入了Lyapunov方法,改進了控制算法的穩定性。 1988年日本日產公司首次將“聲納”式半主動懸架系統應用于Maximas轎車上,它可預測路面信息,懸架減振器有“柔和”、“適中”和“穩定”3種選擇狀態。 20世紀90年代以后,研究的顯著特點是新型智能材料在半主動懸架上的運用。 1994年,Prinkos等人使用電流變和磁流變體作為工作介質,研究了新型半主動懸架系統。 2002年,采用美國德爾福(Delphi)公司磁流變減振器的MagneRide半主動懸架系統應用在CadillacSevilleSTS高檔車上,此懸架系統能根據行駛情況自動改變減振阻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