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俠名 汽車美容技術
曾幾何時,“汽車召回”還只是一個披著神面面紗的“舶來品”,盡管汽車召回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早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兒,在國內,人們對此還是知之甚少,但如今,這個行業專屬名詞也成了社會熱門詞語,大有談虎色變的感覺。 始作俑者當推豐田汽車了。豐田雖然絕非第一個宣布召回的,但其召回的持續時間之久,規模之大,范圍之廣不得不令國人乃至世人咋舌。而日前,豐田再次宣布在全球范圍內召回153萬輛汽車,這樣,一年來,豐田已在全世界范圍內召回了超過1000萬輛汽車。這位昔日的全球汽車質量標兵似乎已經元氣大傷,泥潭深陷。 按理說,豐田應該算是汽車業界的“前車之鑒”了,但似乎并不是“后事之師”,自豐田召回事件之后,汽車業界的召回便一發不可收拾,僅在中國市場,平均不到一周就有一款車型被召回。而近日,世界重量級的豪華汽車品牌也加入了召回大軍:本月初,寶馬宣布全球召回35.08萬輛問題汽車;本月8日,沃爾沃開始在中國召回部分進口汽車;本月20日,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公司宣布召回2.5萬輛問題汽車;本月20日,克萊斯勒宣布召回約2.6萬輛問題轎車和皮卡……汽車“召回門”的屢屢上演給汽車市場蒙上了一層陰霾,汽車質量安全著實令人擔憂。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古今中外,只要心智健全的人,都會有所圖謀,都想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商業化大潮來襲,使得當今世界更是“利”當頭,汽車“召回門”的背后與“利”字也不無關系。尤其是遭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重創之后,汽車行業也是傷筋動骨,重者累及脾臟,而現在,經濟危機的風暴剛剛過去,世界經濟開始緩慢復蘇,正是各大汽車制造商開足馬力,全力進行生產并搶占市場份額的絕佳時機。在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國市場,各大汽車跨國公司已經宣布了他們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的擴張計劃,但所謂的“擴張”也只是產量,銷量上的擴張,于是,銷量榜上的數字節節看漲,2010年的中國車市也是日益火爆。但是,過分追求“量”的增長和利潤的最大化使得汽車廠商從概念設計到量化生產的用時越來越短,質量監測體系也有所松動,于是,各大汽車終于在高速行進的時候滑出了跑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豐田曾經正是以精益的生產方式獨步全球,贏來消費者的忠貞和信賴,由此可見,汽車的可靠品質是車企制勝的重要法寶之一。但同時,汽車的質量安全不僅關系著駕駛員的生活質量和生命保障,同時也關乎著行人的性命以及整個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因此,車企對汽車質量安全的重視也就是對他人生命安全的珍視,以及對整個社會的責任感。 因此,越演越烈的汽車“召回門”雖然令人對汽車質量安全充滿擔憂和懷疑,但是,各大汽車公司冒著被媒體口誅筆伐以及被消費者全面抵制的風險,主動召回問題汽車,也顯示了他們的社會良知和制造實力。其實,有問題的汽車又何止是被宣布召回的,該當罪責的又何止是宣布召回的汽車公司,因此,站出來承認錯誤既是對自身品牌形象的損害,也是對品牌形象的再一次修補。 但召回并不是單純的改錯,而是維護和提高產品質量的一種必要手段,如何讓“汽車召回”逐漸退隱江湖,是一個值得汽車業界深思的問題。(車吾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