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 電動車商情網 俠名 電動車維修 2006-5-6 1
南京退休職工傅耀宗研發油電混合動力車 南京日報 王馨“我這種油電混合動力車要是批量生產的話,不會比豐田(TOYOTA)的普瑞斯差。”放出此話的是南京市一退休職工傅耀宗,這位近70歲的老人琢磨環保技術已經有幾十年,他在普通轎車上加裝了電池,自稱油電可以同時驅動汽車,能節油30%—60%。普瑞斯是一汽豐田(TOYOTA)今年初推出的一款油電混合動力車,是國內第一款市場(Rialto)化的混合動力車。傅耀宗的油電混合車是在一輛普通小轎車上加裝了電池和電路控制系統:“這車的原有裝置什么都沒變,我在里面加裝了電池和控制電機。”這輛車的外觀并沒有任何變化,只是在車門的內側有3個電路的控制開關,傅耀宗說因為自己是手工改裝,如果是批量生產的話,這幾個電路的開關可以直接做到儀表盤上;至于電池,他說就裝在車內的某個地方,但是具體位置是個秘密,電池的重量是80公斤,也就是說這輛混合動力車與其他車的外在區別在于多了電池、電路開關和增加了重量。跟普瑞斯相同的是,這輛混合動力車也不用外置充電器,而是通過動能轉換給發電機充電,核心裝置就是一個電話機大小的控制器,同時控制著汽油機和電動機工作,控制電能和動能的轉換,這個裝置就是傅耀宗自稱比普瑞斯還要先進的地方,他說同樣是可以節油50%左右,他的電池也比普瑞斯的輕。記者發現,開啟這輛改裝車時,車的噪音明顯也比普通車輛要大一些。傅耀宗說運行中發動機出問題的話,電機還能單獨驅動汽車1到2個小時,他說如果將車身改裝成太陽(solara)能板,那么他的技術還可以支持太陽(solara)能、電機和汽油引擎同時工作。此番“電動化”改裝,他的成本是1萬元左右,他說如果能批量生產的話,比汽油車的成本要高出1—2萬元。傅耀宗把愛車取名為“龍耀”,他自己開著龍耀進行了5000多公里的試車,今年初開始申請“多能源一體化汽車”的發明專利,目前正在等待審批中。 怎么看民間汽車研發力量 電動汽車,充電半個小時,就能跑上400多公里,設計時速達到160公里;太陽(solara)能汽車,最高時速40公里,吸收陽光(Sunbeam)1—2天,可完成200公里的路程;油電混合動力車,汽油和電池同時驅動汽車,可以省油一半。——這些新能源車的發明者是我市3位老人。這些故事的共同點是研發多年,并在近兩年苦尋商業化的路徑。李輝的父親1982年開始電動車的研發,1993年研制成功,這兩年由李輝來設計電動車的商業化思路,最新的思路是接訂單、外包加工;熊國權老人1991年開始研究新型汽車,2004年制造出一輛太陽(solara)能汽車,自稱這樣一輛車造價也就1萬多元,近兩年熊國權跑遍了省市所有與汽車相關的部門;混合動力車的發明人傅耀宗曾經學過發動機專業,從事環保技術研究近30年,如今他帶著自己發明的油電混合汽車以及商業化設想已經跟江淮、奇瑞等諸多汽車廠家接洽過。他們對自己的技術都很自信,聲稱“是騾子是馬,拉出來跑給你看”。這些故事的另一個共同點是至今都沒有走上商業化的路徑,在此過程并沒有財力和實力來更新技術。我省經貿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說,汽車的研發不同于一般的小發明,這是一個十分綜合的技術,技術的積累、大量的資金投入,以及團隊的運作缺一不可,他并不看好這些個人的研發力量。而在這些個人與汽車廠家聯系的過程中,連技術人員這第一關都過不了,因為雙方幾乎“無法溝通”,在既定模式下進行技術研發的專家們并不接受這些民間發明。另外,電動車、油電混合車或是太陽(solara)能車,離目前的市場(Rialto)都還有一定的距離,上馬一款全新車型的投入以數十億元計,是一項系統的龐大工程,其中個人力量的推動力微乎其微。這些民間發明的價值幾何,怎樣將這些民間的發明利用起來,目前是個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