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銷量的持續增加,各地消協接到的電動自行車投訴也逐月增加。而近日從杭州市余杭區消費者協會獲悉,因店家收取牌照費用不規范引起的投訴數量呈不斷上升趨勢,已發現兩類牌照陷阱,不法商家通過不斷翻新花樣來騙取不義之財。 目前,電動自行車銷售中商家往往通過兩種形式在牌照收費問題上大做文章:一是在售前對是否負責辦理牌照,即售價里是否已包含辦理牌照的費用含糊其詞,往往用“什么都已弄好了”這樣的字眼糊弄消費者,實際上并不負責為消費者辦理牌照;二是車管部門規定的辦理牌照的費用總共為100元,由辦證費30元、駕駛員險30元、第三者責任險40元三部分組成,但銷售商往往告知消費者辦理牌照的費用需120-150元,借機斂財,坑害消費者。 針對這種牌照陷阱,省消協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電動車時,要先明確貨款中是否包括做牌照的費用,切勿在沒有明確的前提下付款。同時,對銷售商說的諸如“一切弄好”、“一切辦好”之類的話要再問清楚,是否就是牌照弄好、牌照辦好,以免銷售商事后不認賬。另外,辦理牌照的費用總共為100元,銷售商收取120-150元是不合理的,應事先問清楚,并予以明確。 |
|
|